分享

中药治乙肝,HBeAg转阴

 中医药方便 2019-08-08

图*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迁延,复发率高,且与肝硬化、肝癌发病关系密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中医药防治该病具有一定优势。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李赛美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性肝炎病案一则。

用5分钟,学习名医医案,提升临床技能。

病案实录

贺某,男,16岁,中学生,广州市人。

2005年3月27日初诊。

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13年。

近3年转氨酶反复增高,一直坚持治疗,但病情不稳定。

刻下症见:疲倦,嘈杂似饥,大便溏,小便黄;睡眠欠佳,口无干苦,无胁痛;舌稍红,苔薄黄,脉细滑。

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sAg、HBeAg、HBcAb均阳性

HBsAb、HBeAb阴性。

HBV-DNA2.30×10^8copies/ml。

肝功能:

AST126U/L,ALT232U/L,GLB24.8g/L。

B超:

肝、胆、脾均无异常。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辨证:肝郁脾虚,湿热瘀阻。

治当疏肝健脾、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方以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生姜10g

法半夏10g,太子参10g

大枣10g,生甘草6g

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15g

夏枯草15g,赤芍药15g

土茯苓15g,防风6g

五味子6g

每10d服7剂,连服2个月。

另予易善复2片,每日2次。

二诊(6月25日):

疲倦稍改善,大便仍溏,进餐后稍腹胀;

舌尖边红,苔薄黄,脉细弦。

复查

肝功能:

AST60U/L,ALT129U/L,GLB32.0g/L,GGT155.0U/L。

HBV-DNA4.86×10^7copies/ml。

中医辨证:肝郁脾虚,湿热内停。

仍守前法,拟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生姜10g

法半夏10g,太子参15g

大枣10g,生甘草6g

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15g

夏枯草15g,赤芍药15g

丹参15g,虎杖15g

每10d服7剂,连服2个月。

三诊(8月10日):

无明显不适,舌边稍红,苔薄白,脉细弦。

复查

肝功能:AST57U/L,ALT45U/L

HBV-DNA2.58×106copies/ml

暂停药1个月观察。

四诊(10月23日):

患者诉停药后精神稍差,嗜卧,进食后腹胀,小便黄;

口稍干,目稍干涩,胁不痛;

舌尖边红,苔根稍浊,脉细弦。

检查

肝功能:

AST124U/L,ALT104U/L

病情反复。

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湿热未尽,兼有阴伤。

治守前法,佐用益阴之品,方用柴芍六君汤合一贯煎加味。

处方:

柴胡6g,白芍药10g,党参15g

茯苓15g,黄芩10g,白术10g

炙甘草6g,当归10g

生地黄15g,田七片10g(先煎)

沙参15g,麦冬12g,谷芽15g

半枝莲30g,陈皮6g

中药服5剂停2d,连续1个月。

另予五脂胶囊降酶,每次2片,每日3次。

五诊(2006年2月9日):

症状明显改善,精神好转,纳食佳,二便调。

查AST35U/L,ALT46U/L,HBV-DNA7.67×10^3copies/ml。

中药停服,五脂胶囊减量,每次2片,每日2次。

六诊(4月10日):

无明显不适,精神佳,睡眠好

复查

肝功能:AST27U/L,ALT29U/L

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HBV-DNA<1×10^3copies/ml

五脂胶囊继续减量,每次1片,每日2次。

七诊(7月19日):

一切如常。

复查

肝功能正常,HBeAg阴性,HBeAb阳性

五脂胶囊减为每日1片,用药2个月后停服,未再服用中药。

2007年2月追访至今(2009年1月),肝功能及HBV-DNA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临证体悟

李赛美教授全程追踪观察此病例近4年,间断用药5个月,肝功能保持正常,病毒滴度转阴,HBeAg转阴。

停药近2年病情未复发,获得理想效果,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其一

湿热之邪,祛之务尽。患者病程长,病情缠绵不愈,与正虚邪恋,尤其是湿热重浊黏滞有关。

守仲景治阳黄之小柴胡汤法,疏利肝胆,通畅三焦,清利湿热。

《伤寒论》231条言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载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小柴胡汤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斡旋枢机,达邪外出,较之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纯苦寒之类更切病机。

佐用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丹参、赤芍药等清热解毒活血之品,以加强抗毒祛邪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小柴胡汤体外实验具有明显的诱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的作用。

守方治疗,旨在遵叶氏治湿热“祛邪务尽”,“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之论,慎早补、妄补,以恋邪留寇,致病迁延。

🔹其二

静观停药,护肝生息。

肝脏作为解毒器官,少用或不用药是其原则;

又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清灵,随拨随应,用药适度,中病即止,防药过病所。

《内经》强调: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也,伤其正也。”

中医治病,重在调节人体机能,并通过自身机能康复而达到祛邪的目的,故慢性病宜长期间歇给药,让患者有生养调息机会。

五脂胶囊为五味子提取剂,具有一定降酶作用,因为成药,从患者服用方便考虑而选用。

但此药停药后肝酶学指标易反弹,故需逐渐减量。

🔹其三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金匮要略》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从五脏相关,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为后人所推崇。

患者在治疗后期,湿热渐退,正虚显露,如脾虚、肝阴不足等,及时予柴芍六君汤合一贯煎,疏肝健脾,养阴柔肝,使疗效进一步得到巩固。

球蛋白亦由增高而恢复正常,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持续下降,直至阴转。

🔹其四

肝酶反弹,抓住时机。

临床观察发现,转氨酶升高,多表现为湿热壅盛之征,提示正邪交争剧烈。

从慢性迁延型到慢性活动型多提示正气来复,往往是病毒清除的好时机。

中医学所谓“阴证转阳,其病向愈”。

现代医学也认为,乙肝病毒迟迟不能清除,与免疫力低下、免疫耐受有关。

转氨酶反弹,是机体免疫反应的结果。

ALT在100U/L以上,干扰素才能发挥抗病毒作用。此观点与中医学理论不谋而合。

因而调整机体,使“阴证转阳”、“虚证转实”是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关键所在。

临床常用补肾健脾之品,如二仙、二至及四君、六君之剂,以促使ALT反弹,并视其高低适时调整扶正中药之比重与剂量,进而转以攻邪为主。

一般而言转氨酶增高多反映正邪交争,病证多实,或呈虚实夹杂。

依临床所见,实证易治,虚证缠绵。

🔹其五

注意调理,防病复发。

患者正值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且喜好足球、蓝球等剧烈运动,均对肝病恢复造成不利影响。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风气通于肝;

人卧血归于肝而养肝,久视伤血且伤肝,风邪犯肺易扰动肝风。

故肝病患者不宜剧烈运动,或较长时间视物阅读,同时宜保证充足的睡眠,解除心理包袱,正确处理治病与学习、工作、运动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