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败酱方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47例---王素坚

 仁哥文档 2019-08-08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的临床常见肠道病。笔者2007年3月~2009年11月,采用乌梅败酱方加减治疗47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例患者均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都符合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均经纤维结肠镜、常规检验等检查确诊。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6岁,平均36.5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1年,平均3.9年;临床上均以腹泻伴左下腹或腹部疼痛,大便常黏液或不同程度脓血为主症,所有患者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部充血、水肿或黏膜糜烂渗血,便检可见红细胞、脓细胞,且长期服用中西药,疗效不佳者。

1.2 治疗方法

乌梅败酱方基本方:

乌梅20 g、败酱草20 g、黄连6 g、木香10 g、当归15 g、白芍15 g、枳实15 g、太子参20 g、白术15 g、茯苓15 g、葛根15 g、炙甘草6 g

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10 d1个疗程,服药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随证加减:胃肠寒湿减黄连加苍术、藿香、厚朴、苡仁;湿热重者加白头翁、秦皮,减太子参、白术;肝脾不调者加柴胡、陈皮、防风;脾胃气虚者加太子参、扁豆;脾肾阳虚者加附片、干姜、细辛、补骨脂;寒热错杂者加乌鸡丸;瘀阻肠络者加乳香、没药;大便滑脱者重用乌梅、诃子。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型、大便每天12次,结肠镜检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消失、大便化验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大便次数减少,结肠镜检病变较治疗前好转,大便化验可见少量白细胞;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肠镜检均无改善。

总有效=治愈 好转。

2、结果

47例患者,治愈38(80%),好转5(10%),无效4(8.5%),总有效率为91.5%

3、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个目前病因未阐明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以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也有遍及整个结肠的,其主要症状是:腹泻、腹痛,粪便中含有脓血和黏液,病程发展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有反复发作的趋势,男女都可发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免疫因素有关,而细菌感染,精神因素则为诱发或加重的原因[2]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的?”久痢脏毒滞下血痢肠风下血等病范畴,关于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中医学认为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至脾、肝、肾三脏功能受损或失调,而以脾虚湿盛为主要病机;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景岳全书.泄泻》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又《医宗必读?泄泻》肾泄者,五更溏泻,久而不愈,是肾虚失闭藏之职也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早已有了明确的论述[3],且与现代研究结论非常近似。而关于其治法,中医对此研究颇多,或辨证分型论治,或专病专方,单验方治疗,针灸推拿、灌肠疗法等,比较全面论述治法的则非《医宗必读》之治泻九法莫属,然其治总以治泻不离乎湿立论。

笔者初入临床遇此病亦多宗以上论述治疗。确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则不佳,复发率较高,后偶得中国中医研究院路志正主任医师的验方乌梅败酱方,经随证加减运用于临床,确有更高的疗效,非一般方药可比。该方以脾胃不调、土虚木旺,湿热留恋为制方依据,治以清热解毒化湿,调气引血,健脾抑肝,佐以升清、酸收、止泻。病机把握准确,全方配伍切中病因病机。

方中重用乌梅酸涩止泻,合白芍柔肝抑木,败酱、黄连苦寒清化湿热,木香、枳实调气止痛除痞胀,当归、白芍和血行血,四君健脾除湿,葛根升清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抑肝健脾、祛邪扶正调肠止泻之功。同时进一步认识到本病缠绵难治,复发率高的原因是:虚实互见,塞热错杂,病久有瘀。所以临证时每以此方为基础或补虚泻实或寒温并用或活血化瘀,确实收到了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