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役于物,才能更好地役物

 kittywei 2019-08-09

Accessing,使用。读KK的作品总是让我如同唤起记忆一般,不仅有强烈的熟悉感,更多的是深层次的被理解感——像是一位洞悉世事的智慧老人,不经意间对我一直以来所践行的一些准则做出了深度解读,并且坚定地告诉我这就是未来,这就是趋势,这就是必然。更妙的是,如今带着做商业的心重读,每一遍都可以读出更多延伸或者对照的事物,这就是比理解文意更重要的,我们阅读真正的目的——获得启发,指导实践。

比如这一篇的这个词,Accessing。

我是坚定的不买房主义者,当然我并不否定房子的投资价值,我的“不买房主义”是一个观念,那就是:不要盲目地跟风买房,如果集全家N口人之力只为买房,而后真正成为一名“房奴”,为了房子甚至大大降低生活质量,那么,这样的买房就是典型的为了所谓“拥有”而放弃了其他更珍贵的东西。比如时间、比如对自己的投资(这是最大的机会成本)。也许我的这个观念最早来自居里夫人的一则小故事。

居里夫妇的会客厅里,只摆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

居里的父亲想送他们一套家具。

“我们什么也不要,”居里对父亲说,“有家具了,还得整天浪费时间去打扫;有椅子了,要是来个爱闲聊的客人,他一坐下,还不知道会说到什么时候呢?”

2005年空间的一篇小文章里写道:其实擦拭灵魂的方法很简单,少给自己脑子里乱添“家具”就可以了。厚此即是薄彼。丰富的物质生活有时候会销蚀掉一个人的激情和斗志,相反,简单的物质生活往往有助于净化灵魂和寻找智慧。

这也是生活的辩证法:当你占有太多不必需的东西时,就一定会失去另一些原本很珍贵的东西。

实际上确实如此,拥有是一个双向的概念,你在拥有物品的同时,也在被物品拥有,正如爱猫人经常自嘲为“铲屎官”一样,喵星人的眼中,或许很难说是谁驯化了谁,还有被人类大规模种植的植物、甚至我们体内的各类细菌……什么是拥有呢?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流动的世界里,我们实际上一直不曾“拥有”,而是在“使用”。我们使用房子、我们使用车子、我们使用电脑、我们使用剪刀,我们使用钢笔,我们使用身体……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的拥有毫无意义,相反,拥有因为摘除了覆盖表层的面纱而变得愈加珍贵,用比较玄虚的话来讲,我们不拥有一切,我们也拥有一切。一切都是过程,一切又都是永恒。我们正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充盈,才能真正站在可以观察真相的角度,洞察并处理世事。

此谓不役于物。

《荀子·修身篇》: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此君子之道。

KK说,有时他父亲会问他是否曾因不拥有任何东西而感到不踏实、不可靠。KK的感觉恰恰相反——这让他感到自己与原始社会有着深刻的联系。

数字原住民是自由地奔向前方的,他们不会承受拥有事物所带来的负累,可以自由地探索未知的世界。使用而非拥有事物,使我可以保持敏捷和精力充沛,时刻为即将出现的未知事物做好准备。

记住,理解不役于物,才能更好地役物。

减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

数字科技通过加速产品向服务的转变来促进减物质化趋势。服务的液态本质使得它们无需与物品绑定,但减物质化并非仅与数字产品有关。

这种从“拥有你所购买的”到“使用你所订阅的”的转变推翻了一些传统。所有权是随意的、不稳定的。如果有更好的东西出现,那就抓住新的丢掉旧的。

你使用一个服务的时间越长,他们对你就越了解;而他们对你越了解,想要离开他们并重新选择服务商就越困难。这简直就像是与其结婚了。

按需使用的即时性(Real Time On-Demand)

现在,大多数人的口袋里都装有一台超级电脑,全新的经济力量正在释放。如果进行巧妙的结合,一群业务爱好者就能做得和单独一位专业人士的平均水平一样好。

租赁业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很多情况下,使用比拥有是更好的选择。你可以根据穿衣风格来更换手提包,还掉之后也不用找地方来存放。

不论好坏,我们的生活正在加速,而足够唯一足够快的速度就是“立刻”。电子运动的速度将会是未来的速度。虽然从这种速度中脱离出来的休闲度假仍是一种选择,但平均来看,通信技术依然倾向于将每一个事物都导向按需即时使用。而按需即时性,则会更加偏向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从中心化的组织向更为扁平化的互联网世界转变的后果是,每一个事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必须更快地流动起来,以保证整体在一起移动。流动是难以拥有的,所有权似乎正从你指缝间流失。液态联系掌管着去中心化组织,对于它们来讲,“使用”则是更加合适的应对方式。

比特币最重要的创新是它的“区块链”——使其变得强大的数学化技术。作为一个革命性的发明,区块链能够让金钱之外的很多系统都实现去中心化。

一个区块链借用点对点系统建立起货币信任。

区块链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它是一种民众公有(public commons)。没有一个人真正拥有它,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它。在它变得共享的同时,它也在变得无主化(ownerless)。

去中心化的网络/因特网就是现在的中心化的民众公有。网络的好处在于,它服务于我就像我拥有它一样,我们的社会愈发去中心化,使用性性就会愈发重要。

平台协同(Platform Synergy)

长期以来,有两种基本方式来组织人们进行工作,即企业和市场。企业(比如一家公司)有着确定的边界,员工需要经过认证许可才能开展工作,市场则有着更具渗透性的边界,无需许可即能参与。

最近,第三种组织工作的形式出现了,即平台。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恰当的比喻,因为平台就像一个雨林,一个物种(产品)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共存物种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平台的这种深度生态的互相依赖性,会打压所有权,而扶持使用权。

这种由互相依赖的产品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在继续保持扩张,而且只要脸谱网能够作为企业管理市场规则和自身发展,它还将继续壮大。

生态系统受到共同进化原则的支配——类似于生物学上的相互依赖共生(co-dependence),是竞争与合作的混合物。

在平台上,同时滋养出更少的隐私(持续分享私人生活)和更多的剽窃(对知识产权的漠视),可并非简单的巧合。

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和大量的沟通会共同催生出更多的平台。

云端(Clouds)

一个云端就是一块由几百万台计算机组织成的“殖民地”,这些电脑无缝隙地对接在一起,使其行动起来就像一台超级大电脑。

网页是众多超链接的文件,云端则是超链接的数据。根本上讲,将东西放置在云端上的首要目的是深度共享数据。

云端的一个核心优势在于,它变得越大,我们的设备就变得越小巧、越轻薄。

由于生活在云端里,谷歌将来便可以轻易地将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应用到我们的文字中。

我将不仅仅是“我 ”(Me Plus),还是“我们 ”(We Plus)。

如果麦克卢汉关于工具是我们自身的延伸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比如车轮是腿的延伸,相机是眼睛的延伸,那么云端就是我们灵魂的延伸。

云端就是备份,我们生活的备份。

在我们移向互联云的同时,我们也是在移向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社会。

在未来的30年里,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平台协同和云端的发展将继续强势发展。

“CallingX”

我们关注的三大领域:

「认知/神经/心理」「哲学/宗教/科学」「编程/信仰/行动」

让我们一起:

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科学生活

READ MO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