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五花马,千金裘”,抵挡不住“万古愁” 从来都是个闷头的人,故此阅读张大春,湾湾小说是绕不开他的,“又好看又卖座”的小说,作家太热闹了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对作家本人而言,保持内心的寂寞,有时候比光鲜慌慌张张地码字更为重要。难得大春先生杂学百家学贯中西,对他炫技般的写作,有了与村上一样的厌倦,始于《小说稗类》一二卷,终于《大唐李白》系列。酷暑戛然而止,汗珠依然如故,读书也是间歇中悠闲,寂寞蝉声静。诗仙本是罕有,张大春写出了青莲的寂寞,其实是他臆想中李白的寂寥,诗歌唐时,更多的是应和,世俗间的插科打诨,同僚们虚与委蛇,想着玉真公主的引荐,诗人诗中的献媚也少不了。 杂书闹腾多了,无趣之至,所有人的底色不外乎功名利禄,隐侠留名,万古流芳,自以为看穿的东西,人人不过尔尔。重读李白的《将进酒》,末了“五花马,千金裘”,抵挡不住“万古愁”。万事万物皆可入诗,横空出世的李白也差不多逼近了四旬,天宝初年的长安城,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新唐书》中几乎隆重加入了粉丝对明星的崇拜,浮华喧嚣的“盛世梦”,浓得化不开。除此之外,唐玄宗设十节度使,安禄山一人独得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基本上占据了边镇兵力的三分之一。将军百战觅封侯,大明宫里宴正酣,杨玉环刚刚觅得一牡丹新品种,成为天宝初年的新花王。 有时候被动的读李白很危险,少年懵懂,沉浸于《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等之类,好像就此十分熟悉诗人所在的场景。可是诗人得意过没有?高兴过没有?我们都不知晓。诗歌夸张,缘由是不快乐,故此快乐基本出不了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江海苍莽,诗人最后做了皇帝的诗歌伴读,也即是皇帝高兴了招你进宫,对着别人的莺歌燕舞,必须融入自己的诗情。“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相似的纠结也是要有的,比如“弃我去者”抑或“乱我心者”,诗人的一场盛宴往往结束于自己的诗中。眼前是低垂的乌云,耳边缠绕不绝的蝉声,《将进酒》的境地,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 小说家把扑朔迷离的历史,搞成了唐传奇,这是他的自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试验也好,矫饰也罢,都与历史无关。时间往往是杂碎,过去了的拼凑不到一起。诗歌的悲剧,类似贴在诗人身上的标签,基本属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百无一用是书生,相信诗人的政治触觉,与其抱负同样愚钝,“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这与太白轻财重义,尚任侠,并不矛盾。后面的结局大同小异了,没有谁是全才。小说家不是,小说家小说中的李白亦不是,与余光中先生说李白“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倒是平添了多少惆怅想象,与狂放无奈。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昔,真诚地感叹,“长相思,摧心肝!”。实际上,反反复复读之,最欢喜的还是天长路远,已过万重山,美人如花隔云端,谁想谁也只有自己洞悉,我想你,与你无涉,索性看不清朦朦胧胧罢了。
- The End -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