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飞虎catzbc 2019-08-09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瓷器。无论是作为日用品还是奢侈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瓷器都仿佛开启了上帝视角,一视同仁。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烧出瓷器的国家,瓷器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人们不断追求美的历史。而瓷器的色彩,则是一本不断开发中的绝美中国风色谱,古人们的审美变迁,瓷器悄悄地记录着。

我们知道,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陶器了,到了商代的时候,瓷器有了初步的雏形,最终在东汉的时候烧出了真正的瓷器。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为什么中间会隔这么远呢,其中的原因就在人们对烧制温度的掌握上。

  • 陶器烧制温度低,约在700°-1000°;

  • 原始瓷器温度有所提高,约在1100°-1200°;

  • 真正的瓷器,则需要1200°以上的温度。

不过此时的瓷器,颜色只有青瓷黑瓷两种,到了随后的三国两晋时期,才有了白瓷的出现。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此时无论瓷器,无论哪种,颜色都比较浑浊,青瓷包含了青绿、青黄、青褐、青灰等,黑瓷就有不那么黑的褐色、酱色、深灰等,而白瓷则略黄或略青,米白,灰白什么的简直太正常。

为什么每烧一窑,那颜色就如开奖一样,开出来才知道是啥颜色?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釉料中铁的含量。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一般来说,如果釉里面铁的含量低于1%,烧出来颜色浅,就归类为白瓷;

含铁量在1%在3%之间,就是青瓷;

含铁量超过4%,颜色就发黑,表现出来的就是黑瓷了。

古人当时的原料比例与温度都没有办法控制得很好,因此釉色不稳定,有很强的随机性。

混乱的南北朝之后,来到隋唐时期。瓷器的烧制技术得到很大完善,颜色越来越纯正,杂色和误差变小。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这个时候统治者在审美方向上有了倾斜,隋朝人喜欢青瓷,奈何隋朝命短,青瓷在上升的路上遭遇了滑铁卢。然后是唐朝,唐朝人则喜欢胖美人那洁白若脂的肌肤,所以当然站白瓷啦。

不过这个时候总体来说,青瓷和白瓷是分别占据南北方,分庭抗礼,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即北方邢窑出白瓷,南方越窑出青瓷。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世间色彩万万千,光青白两色怎么能满足爱美的古人们?于是到了唐后期,一个特别的品种出现了,它就是“唐三彩”。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另外还有黄、绿、白、褐、蓝、黑等多种色彩,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唐三彩拍卖品,就可以一窥其艳丽的色彩。不过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低温烧制的陶器。

在接下来就到了宋朝,我们知道,宋朝虽然打仗不行,但其他的都很行啊!文学、艺术、经济、工艺、民俗等等,全面开花,全方位打造了一个值得穿越的朝代。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文化的繁荣,让瓷器到了宋代,更是如鱼得水,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不过和唐朝不一样的是,这个时候青瓷又开始发力,得到了大力发展。这背后推动青瓷发展最卖力的,就是宋徽宗了。

据说是艺术皇帝宋徽宗做了一个梦,他梦到在大雨之后,天空出现了一抹奇怪的青色,让他十分喜欢,于是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并要求工匠按照他的梦境烧造这种颜色,最终汝窑的工匠实现了他的愿望,完成了天青色汝瓷的烧制,艳惊四座。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下宋代最著名的“五大名窑”了,它们分别是——汝、官、哥、钧、定。总的来说以“汝窑”为首,当时的汝瓷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也许是有皇帝的主角光环,“汝、官、哥”都是属于青瓷系的,而定窑主要烧制白瓷。别看白瓷才一个窑,但它是能和青瓷分庭抗礼的。

此时的白瓷由于釉料中氧化钛含量较高,加之用氧化焰烧成,故釉色多白中泛黄,呈现出象牙般的质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誉为:中和之美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还有一个“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系窑口,但烧出来的瓷器不是青色的,而是紫红、天蓝、月白等多彩色,千变万化,非常瑰丽。原因是釉料里加了一点儿铜,于是有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景德镇。

著名的瓷都景德镇是在宋朝被启用的,当年宋真宗在他的年号“景德”期间,将“景德镇”三个字赐名给“昌南镇”,当时的昌南镇主修科目是青白瓷。

后来的故事大家不用猜都知道了,景德镇从此一飞冲天,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瓷都。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瓷器史到这里,主要的颜色,依然是青、白、青白、褐、黑等,颜色再怎么变也就那几样。不过别着急,精彩还在后面。

元代开始,景德镇继续展现出它强大的竞争力,在前朝青白瓷的基础上,烧出了卵白釉瓷。卵白的颜色,大致可以参考鹅蛋壳的那种白,在色彩的纯度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如果说卵白瓷只是升级改造的小打小闹,那么创世之举当属青花瓷无疑了。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伦敦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价格,创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拍价的最高纪录。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青花瓷的横空出世,震动世界。从此青花瓷成为主流,走入千家万户,走向世界,成为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宠儿。“china”也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看看这个青色,鲜明独特,青白相间,真叫人过目不忘。

然后除了青花,元代的匠人们还烧出了红花,叫釉里红。单色红蓝不过瘾,要不试试双色?于是红蓝搭配的“青花釉里红”出现了。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元代的贡献到此为止,接下的明代更是将瓷器的颜色种类推向空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明朝人干起活来就更厉害了。这个时期,景德镇烧出了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个大类的瓷器。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釉下彩主要是指颜色在釉料下面,是需要高温烧制的,青花釉和釉里红就是釉下彩。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釉上彩嘛,就是釉料表面的颜色。因为一般的颜色,经不住一千多度的高温,匠人们就先将瓷器烧出来,再把颜色料画在釉的表面,然后用七八百度的低温烧一次,这样一来颜色就变得丰富许多了。不过大多也就三、五种色完事。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还有斗彩,斗彩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这样一来高温低温的一起上,颜色更加丰富多彩。那件拍价2.8亿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是非常典型的斗彩瓷器。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最后是颜色釉,也就是不同颜色的釉。大多以单色为主要表现形式,前朝的青瓷白瓷黑瓷等,在这里都只是颜色釉的一种。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另外最出名的颜色釉有蓝釉(又叫霁蓝釉)、黄釉紫金釉鲜红釉等最为出色,此外还有少量的仿龙泉釉茄皮紫釉等,种类繁多,美颜不可方物。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颜色釉虽多,但若将它们拿出来选美,拔得前三甲的分别是——霁青霁红甜白

《如懿传》里,乾隆都格外珍惜的甜白瓷,其珍贵程度自不必说,而霁青、霁红则被人们成为宝石蓝宝石红,这三者珍贵非凡,千金难买,大多用在祭祀这种重要场合。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至此,瓷器的颜色种类达到了空前之多,工匠们还会将金色颜料描绘其上,和瓷器上的颜色相互映衬,贵气逼人。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制瓷技术的飞跃,让景德镇的工匠们几乎可以自由地烧出想要的色彩了。所以到了清代,基本上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升级了。

清朝的瓷器史,和清宫戏里出镜最多的祖孙三代承包地差不多了。此时瓷器的颜色基本上不用愁了 ,大多在花纹上作文章。比如“珐琅彩”、“粉彩”、“五彩”。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这珐琅彩和粉彩颜料都是纯进口的,带有着西洋美术的味道。粉彩中加入了氧化砷,对颜料有软化作用,所以烧出来的颜色粉润柔和,深得皇帝们的喜爱。

5分钟读懂中国瓷器史,带你揭开绝美中国色的面纱

所以说,一部瓷器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古典色彩谱,是人们逐渐掌握色彩,控制色彩,使用色彩的历史。

想知道最美中国色在哪里吗?古典瓷器中就是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芳艺菲家居”!

芳艺菲——专注新中式家居全案定制,只需提供软装设计方案就能一站式配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