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二十年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除了历经长久发展已经进入百花齐放时代的靶向疗法,还有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免疫疗法。在面临诸多选择的情况下,如何优化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是当前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近期举办的南京大学肺部肿瘤金陵国际论坛上,【肿瘤资讯】特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王立峰教授,围绕NSCLC一线治疗的经验与心得进行详细阐述,以飨读者。 南京鼓楼医院教育处副处长 NSCLC一线治疗经验与心得分享 王立峰教授:对于NSCLC的一线治疗,首先要在病理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分子分型,明确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或阴性。如果是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在中国人群中,50%的非鳞NSCLC都是驱动突变阳性,不可避免选择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针对最常见的EGFR敏感突变,目前在临床上有很多选择,包括至少三种第一代EGFR TKI,至少两种第二代EGFR TKI,还有已经上市的第三代EGFR TKI。对于这三代TKI,如何进行排兵布阵一直是临床讨论交流的中心问题。经过多年数据不断积累和临床应用体会,大家达成的基本共识是,在进行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治疗时,可能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基因突变的类型;第二,患者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第三,关注特殊转移部位,如脑转移或者脑膜转移,在治疗上比较具有挑战性。结合今年ASCO会议上最新进展,NSCLC治疗中EGFR TKI的应用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 FLAURA研究在今年ASCO上公布了Weibull生存模型预测结果,与第一代EGFR TKI相比,第三代EGFR TKI 奥希替尼在总生存期(OS)上显示了良好的趋势。期待未来FLAURA研究的最终OS数据能够进一步夯实奥希替尼在EGFR敏感突变NSCLC一线应用中的地位。 第二,关于肺癌特殊转移部位,脑转移或脑膜转移的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很大挑战性,特别是脑实质的转移,在病程中要考虑恰当地结合局部治疗手段,比如立体定向放疗等。在全身综合治疗方面,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均已证实第三代EGFR TKI奥希替尼有良好的透入血脑屏障的能力,在脑脊液中达到较高的浓度,在脑转移和脑膜转移患者中显示出非常好的疗效。 第三, FL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的一线应用可以带来长达18.9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而生存模型预测结果也呈现良好的OS获益趋势。 第四,联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因为晚期NSCLC的异质性使得很难通过单一的治疗手段令患者获得长期的疾病稳定。除了EGFR TKI与化疗联合的探索外,在EGFR TKI与抗血管生成联合治疗方面,今年ASCO会议上公布的奥希替尼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的客观有效率达到80%,值得进一步探索,期待未来能给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