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入园入托季,总能听到一些有趣的声音,就是把咱家宝宝送到学校之后,他们出现了各种小情绪。一开始以为只是不习惯,安抚安抚就好了,然而,事情好像不是这样子的啊。 ![]()
![]() 6个月前的孩子,固定抚养人的照料与及时回应至关重要。 一开始,孩子与妈妈是共生关系,他们的成长是完全依赖于父母的。 父母既是孩子生理需求的满足者,也是孩子心理能量的提供者,同时父母还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会通过此来检阅自己的成长,发现自身的力量。 母亲与婴儿的共生关系,对一个孩子的人格发展、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母亲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是一个人一生中一切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 如果孩子得不到关注,和固定抚养人的稳定回应,就无法形成对某个个体的固定依赖,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无法弥补的缺陷或问题。 ![]() 6个月~3岁的孩子,需要逐渐与父母剥离、走向自我的独立。 此阶段的孩子,已经能意识到自己与照顾者(母亲)不是一体的,由此孩子开始迈出独立的第一步。 这时的他看到母亲会笑,看到陌生人会紧张,因此我们看到,半岁小孩会认生。 他还会想要挣脱母亲看世界、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并与之发生关系,但同时他又会在需要时,迫切想要扑回母亲的怀抱寻求安慰、获取支持。 此时,妈妈们接纳孩子的反复、情绪化、粘人等行为,对孩子形成稳定的、可操控的快感、自我认同和价值感、以及自尊等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父母既要容忍孩子的脱离、鼓励孩子的探索,也要在孩子需要充电时,积极敞开怀抱,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并且要由孩子来决定何时离开还是回来。 很多父母的错误做法,要么是不舍得放手让孩子独立,各种阻拦和各种替代,要么会在孩子想要重回父母怀抱的时候,给以嘲讽,或者批评指责。 前者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小宝宝,永远无法真正独立,后者同样会让孩子终其一生,寻找早年丢失过的关注、肯定与爱,并反复将自己的亲密关系亲手推入艰难的境地。 ![]() 这之后孩子人生中无次数分离,都是以这个阶段与父母的分离互动为蓝本来复写的。此时期孩子获得的依恋,以及处理分离的经验,将成为他的“内部工作模式”,影响他们的一生。 做父母的,一方面需要建立好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帮孩子建立好稳定而安全的依恋;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当离开时必须离开”,并妥善处理好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千万别什么也不说就偷偷离开,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恐惧。 ![]() 入园前的准备。 分离是相对依恋来说的。没有依恋关系,分离也就无从谈起。 ![]() 换句话说,依恋关系建立得不好的孩子,他处理分离情绪就会出现困难。而依恋的关键期就是孩子3岁以前。 离别总是别人悲伤的,但是一些孩子需要面对的环境和问题,却不在这份悲伤当中,因为孩子不可以一辈子都被父母照顾,他们需要独立生活的本领。 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家长们应该正确引导,新的幼儿园、一个人学习兴趣课,这些小事情对“挑战”这个词来说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面对孩子分离焦虑,父母要端正态度,不能因为心疼而妥协,这样孩子永远也无法脱离父母的怀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