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制毒第一村”:3年少了3千人

 轻风无意 2019-08-09

2013年12月29日,广东警方动用三千警力,对“制毒第一村”进行了一场大清剿,当时,广东省公安厅通报称,村内有两成以上家庭直接或参股从事制贩毒活动。

广东“制毒第一村”:3年少了3千人

陆丰市是广东省汕尾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1999年,该市曾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定为挂牌整治重点地区,2004年几经努力摘掉了这顶“毒帽”;但2011年8月,再次被国家禁毒委定为挂牌整治重点地区。国家禁毒委对禁毒重点整治区实行三年限期整治,而陆丰这次戴上毒帽已经五年,禁毒工作仍然严峻。

不久前,陆丰警方再次发布悬赏通缉令,通缉328名制贩毒在逃疑犯,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陆丰的甲西镇,仅博社村就有65人。

从陆丰市出发,往东一个小时的车程到甲西镇,走过两侧满是荔枝林的水泥路,6公里之外就是博社村。越靠近村子,路边电线杆上贴的禁毒标语越密集,村口矗立一块写着“深入持久开展禁毒斗争”的大型宣传牌。

村委会的办公室里,两块52寸的液晶屏闪烁着画面,记录整个村庄公共空间的风吹草动。连接屏幕的,是安装在村庄各处的43个高清摄像头,它甚至可以识别进出车辆的车牌号。

除了高清摄像头的严密监控,村庄四周立着的大幅禁毒广告牌,40多名警力的长期驻扎,无不显示着这个村庄的特别之处。自2013年底广东警方的那次大规模扫毒之后,该村便一直处在警方的严密监控之下。

如今的博社村里年轻人不多,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他们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进村的外来人。沿村道而行,两边是密集的房屋,每家门口都新装上了门牌。村里对全村1883户都进行了详细的信息登记。除了门牌号外,村里架设起来的电线也是一个明显的变化。以前由于生产冰毒需要大量电力,几乎每家每户都配备了至少一部发电机,每到夜深人静,发电机就会发出“轰鸣”—这曾经是博社村的一大“怪相”。

一个有40名警力的禁毒工作组长期驻扎在这里,2016年1月,又有一个从汕尾、陆丰两市公安局调派的7人工作组进驻,由陆丰市公安局局长任组长,定期对村子清理排查,挨家挨户作禁毒宣传,动员家属劝说在逃涉毒嫌犯自首。

工作组一名民警介绍,博社村还被划分成14个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由工作组成员专门负责。配合警方清理排查之外,博社村村支书蔡龙秋签订了一份《干部禁毒承诺书》,承诺主动排查毒品犯罪,否则自愿接受处分。每个村民也被要求签字,承诺管好自家无人居住的房屋、果林地、临时工棚等容易被制贩毒分子利用的场所,一旦发现有制贩毒活动,制毒场所所在土地交由村集体管理。

村支书蔡龙秋说,虽然村中再未发现制毒案件,但仍是重点整治村,一旦放松,就可能有村民冒险,毒情出现反弹。

广东“制毒第一村”:3年少了3千人

在甲西镇,博社村已成为一个“传说”,这片居住面积0.54平方公里的村子,曾被称为“小香港”。

博社村仅有一个蔡姓,都是同一个祖宗,1.4万人的村子长期靠宗族势力管理。村里有一半是三层四层的小楼,有的装潢考究富丽,也有墙皮斑驳的低矮旧屋,高高低低地夹杂在新建的小别墅之间。博社村村民阿玲(化名)记得,2009年前后,村子里的富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只消两三年光景,村子里就盖起了好多三四层的小楼。

蔡龙秋说,这些小楼大都在2012年左右建起。那时候正是村中制贩毒泛滥的时期,许多人突然暴富了。

阿玲记得那时候,博社村马路上经常能见到来来回回的大卡车,这些车上都拉着麻黄草。村民们用拖拉机把麻黄草运到荔枝林里,一趟能赚两三百元。

麻黄草是一种含麻黄素的常用药材,提炼出麻黄碱之后可制造冰毒。博社村一个老中医说,那几年,麻黄草一度断货,他的药店几乎无药可进。

陆丰市禁毒办工作人员曾向媒体证实,上世纪90年代末,制毒者主要是购买麻黄碱提炼冰毒;到2012年上半年,村民开始大量购买某些含有麻黄碱的感冒药提炼,相关药品被严管后,制毒者转为大量收购麻黄草。

“以前,麻黄草的残渣成堆成堆地堆在路边,在博社村村口堆垃圾的地方,还立过一个村委会写的告示牌,写着严禁乱倒制毒垃圾!”阿玲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说当时很多人都干起了这种来钱快的活,“当时在家中的收入顶多一个月一千多块,这种事情谁不愿意干?”

随着政府的大力扫毒,博社村的生态发生着转变。村支书蔡龙秋说,这两年盖楼房的人少了,前几年村民争风盖楼的景象已不见。

甲西镇一名卖电瓶车的老板见证了博社村的暴富和衰落。“前几年,博社村的人电瓶车专买贵的,用两年旧了马上就换。来镇上买名牌衣服也从来不讲价钱,村子被整治之后,有些名牌衣店都倒闭了。”

广东“制毒第一村”:3年少了3千人

如今,博社村大部分村民都不愿再提起村中制毒泛滥的过往。一位老年村民对“制毒村”的说法极为不屑:“不要再这样说了,这不等于说全村都在制毒,村里更多的是老老实实的穷人。”

村民们更加关心的是,扫赌之后,政府如何带他们走向致富之路。“就是因为穷才去做毒品,不能只打击,还应该多建几个工厂。”一位女性村民说。

博社村的毒品犯罪往往被归因于当地的贫穷,村民在暴利的驱使下产生了一夜暴富的思想。阿玲(化名)甚至对毒品有着矛盾的想法:“明明知道毒品害人,但在它确实曾经‘带动’了村里的经济。”

自2013年底广东警方“雷霆扫赌”之后,博社村重建“两委”班子,逐步开展正常的村级治理、村务管理工作。2014年5月上任时,蔡龙秋可谓临危受命。他的前任村支书蔡东家是该村制贩毒品的“幕后老板”,在“雷霆扫毒”行动中被抓。

蔡龙秋说,上任时,感觉压力很大,当时整个村子几乎瘫痪,上任之前,陆丰市委领导还问他“敢不敢当”。

受制毒影响,博社村电线私拉乱接严重,村民经常无法正常用电,柴油发电机成了每家每户的必备品。因为长期无人管理,村里排污渠道堵塞,污水横流,垃圾堆积成山。

蔡龙秋希望尽快做出成绩,以获得村民的认可,上任之后,立即着手为村中修路,并重新接通电力。

阻力同样不小,蔡龙秋说,在拆掉村里私接的电线时,就有村民闹事,几百人围着村委会。“甚至有人恐吓过我,可能是有人不服,觉得我不能带他们做冰毒去致富”。

如今,博社村的村容村貌已有很大改善,民居门口新装的门牌号显示着村庄有了初步秩序。但蔡龙秋坦言,如何增加村民的经济来源,仍是需要继续解决的难题。

博社村距离海边只有2.5公里,是粤东一个典型的半农半鱼的村庄。该村人口密集,人多地少,而农田长满杂草。蔡龙秋说,因为缺乏水利设施,农田无法灌溉,已荒废多年,村子周围虽然有荔枝林和水塘,但根本满足不了村民的经济需求。

“之前政府拨款修建水利,但现在因为资金不足停掉了。”劳动力外流也很明显,“雷霆扫毒”之后,博社村子里已有近三千人外出打工。

甲西镇镇长梁锡江也为此犯难,他说,因为基础设施差,整个甲西没有一间像样的工厂,农业耕作也都是很原始的方式。贫穷落后加上犯罪带来的环境恶化,很难在短期内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