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洪迈对左丘明君子思想的解读张吉祥 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有一篇《君子为国》,其中引用《左传》之语,全篇文字不多,兹录于下: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古之为国,言辞抑扬,率以有人无人占轻重。晋以诈取士会于秦,绕朝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楚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宋受郑赂,郑师慧曰:“宋必无人。”鲁盟臧纥之罪,纥曰:“国有人焉。”贾谊论匈奴之嫚悔,曰:“倒悬如此,莫之能解,犹谓国有人乎?”后之人不能及此,然知敌之不可犯,犹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一士重于九鼎,其不信然? 这段话涉典除贾谊部分之外,均出自《左传》,所引第一句话即:“没有君子,哪里会有国家?”左丘明是最早重视君子思想的人,与他同时代的孔子与他“同耻”,即非常赞赏他的人格,左丘明在《左传》中每发议论,都要用:“君子曰”一语,即用君子的标准来评价事件和人物,到司马迁写《史记》时,已直称左丘明“鲁之君子”。在左丘明的思想里,“君子”是一国之本,他在《左传》这部著作里对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及在《国语》里涉墨较多的越王勾践等成就霸业的国君,他们手底下的所谓股肱良臣,大凡能助君成事的,几乎都具备君子品德。宋代边患重重,危及国命,洪迈身系其中,于左丘明君子思想必有共鸣,大宋王朝,国运将倾,朝中并非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君子,此处洪迈虽然论古,于大宋之事不著一字,而其实,却是为当朝国运感慨。后人看前代历史,建立新朝,即有一部《隋唐英雄传》,英雄豪杰多;朝代灭亡,即有一部《水浒传》,奸佞之人多。可见君子之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及发展,意义有多重要。君子主持朝政,国家就能稳定,百姓就能安居乐业。承平日久,就被称为太平盛世。百姓中君子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也是一种人人景仰的世道。即如乱世,有君子处亦得太平。汉末黄巾军攻打山东,到高密秋毫无犯,因当时高密是大经学家郑玄的老家,郑玄道德文章名冠海内,亦为农民起义军敬重,百姓亦因邦有君子,免去一场兵灾。 吾国上下五千年,而君子之世不多,当是我们文化中对君子培养这一问题认识不足。孔子说:“吾欲仁,斯仁至矣。”但人欲“君子”,好像没这麽便当。到清代,那个很聪明的画家郑板桥画兰草喻君子,又在兰草中画荆棘,表现的是对小人的无奈。 不管怎样,弘扬君子文化,就是一种对人类精神的“环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