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8 01老母亲按奈不住的“好奇心”
有一天我拉着手送她去上学,“妈妈,我有一百个秘密,你是知道我秘密最多的人。” 甜妈露出老母亲欣慰的笑容,睡前晚安故事的时候,甜甜对她说,“我有一个不能告诉你的秘密!” “可以告诉我吗?” “我明天告诉你。” 第二天猴急的老母亲一早就贴过来,告诉你哦,“秘密就是老师说我做算术不好,我不想做了。” “啊?”
有天下班开信箱,居然有一封玫瑰色的信,哦,还是写给小米的?! 是闺蜜,还是暗恋女儿的小男生啊! 米妈,心里痒痒的,还是乖乖把信给了女儿,还贱贱地问,“信看了没?谁呀?” “不告诉你,这是我的秘密,你们谁也不许看” “不然,我要生大气!” 第一次看女儿这么坚决,真是胃口吊到了嗓子口。小米拿出了一个小盒子,把玫瑰信封好好的塞进去,老母亲百爪挠心,但还找到了几张精美的贴纸,把封口贴得严严实实。 有一种温柔,叫做,我很想了解你,可我誓死守护你保留秘密的权利。 02 妈妈的“不甘心”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娓娓道来一个小故事,安安终于在一个毫无征兆的下午,发现了爸爸假扮圣诞老人的胡子、衣服、面具......全部的秘密,都被翻了出来。 “安安,听着,爸爸也是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在奶奶的地下室发现这些秘密的,的确很久以前都是圣诞老人尼古拉斯踏雪来到人间的,但是现在他已经太老了,所以我们做爸妈的,就帮他做工,给小孩子带来惊喜——这也叫骗吗?” 安安渐渐平静下来,突然他对爸爸做了个手势,“爸爸,我们快藏起来,不要把这个秘密告诉妈妈,让她一直都收到惊喜,好不好。”妈妈的眼睛,有一点点湿润。 新学期就是安安一年级了,送去上学的第一天,妈妈看着安安新书包上各型各色的恐龙,目光始终锁在这个小小人的身上,跟着他的小身影移动。 这孩子,还这么瘦,这么小,脸上的表情,还像吃奶的时候一模一样...... 妈妈,多希望安安可以回头,可是没有。 这个小小人,兀自走进了那扇暗色的门。 妈妈,还是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的门 看着看着,眼睛都有一点模糊了....... 小时候那个跟在妈妈后面的小尾巴,那个在妈妈面前流水般清澈的小人,那个和你没有一丝缝隙的小人,渐渐你不能一眼望穿了。 出生之后的婴儿期与妈妈,有一段心理学家马勒称之为“母婴共生期”的阶段。 温尼科特也认为没有单独的婴儿,只有“母婴”存在。 这种共生是由婴儿的完全无能决定的。为了婴儿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必须如此。妈妈为了持续不断的付出爱会不断的强化与婴儿的共生关系。 03 从无到有——寻找自我的旅程构建一个自我 “我是谁”这个问题,一直到青春期结束都会围绕孩子的成长。身体和心理的成熟,特别是心理上的独立和分化,是拥有独立人格的基础。 英国的儿童行为心理学之父 鲁道夫谢弗提出了构建自我的阶段分三个步骤,孩子拥有秘密就是独立人格的一个表征。 01 自我意识 (4-7岁) 孩子到自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意识到与别人不一样的存在。 02 自我概念 (7-12岁) 自我判断的形成(我是女孩、我很帅、我很大方、我有点内向) 03 自尊 (12-18岁) 学业能力 运动能力 外表长相 行为举止 (孩子开始观察自我的形象是否被认可) 秘密,对孩子很重要 1.自我认同 拥有秘密,发展孩子在独立行动中的目标感和价值感,是自我意识萌发的动力。
2.个人抉择 你的孩子有权利选择说或者不说,以及什么时候说出秘密的自由。 秘密和隐私空间的创造有利于孩子积累责任感。 在这种自由中,孩子会更广阔地去想象,更深入地去思考,内心从而变得更加丰富。 另外一个意义,是在人际关系上的。孩子会选择他觉得可以信任的人说出秘密,这种与亲密的人分享的能力是成熟的表现。 3.忍耐与坚守 保留一个秘密,意味着要忍耐不被理解,独自坚持。 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坚持与孤独,是孩子难得的情感跨越。 04 “允许”才有自由父母之爱,是唯一渐行渐远的爱。 如果你的孩子什么都不跟你说,那不是他在守护自己的秘密,而是你们之间缺乏沟通,不够亲密,不够信任,你们的关系可能出了问题。 孩子能够有能量保守秘密,大部分身后有一对自信的父母。
假如你没有能量守护孩子的秘密,假如你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那么,秘密魔力可能会由正向能量变为暗黑力量。 在这种消极的缄默中,不单是秘密,慢慢地,你们之间可能无话可说了。 隐藏的另一种负面的方式——说谎。 为了保留自己的秘密,为了摆脱大人的咄咄相逼,有时候孩子还有迂回战术:好吧,我可以假装什么都和你说。不过对不起。我的真心,你不曾拥有。 谎言只能用另一个谎言来自圆其说,这只会产生更多的不信任。 孩子不想让你知道的,不一定是秘密。 “允许“才有自由。 05 “我该装作不知道吗?”正因为在爱的名义下,我们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 正因为孩子的心理不成熟、脆弱,我们才要在关注孩子之余,给予他们隐私和自由的空间。 孩子需要保护性的、监督性的引导,也需要内在的自由和体验。 害怕孩子拥有秘密的家长,可能会这样: 没有安全感,本身就不独立; 容易焦虑,尤其是对未知的事物; 控制欲过强,没有抓在手里就会失控; 与伴侣关系不好,而把融合的需要转向孩子。
女性的安全感和独立性会比男性弱一些,对情感的要求更多,也更容易焦虑。因此,对于孩子的独立既喜又失落的,也是妈妈更多。
即使在清贫的岁月,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制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不能说我们总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 在悲伤之余,有理性的妈妈会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放手是为孩子独立人格的建立,为将来Ta可以成为自己遮风避雨的港湾,去承担,创建自己的额命运。 作者:齐忆虹 上海市心理学会应用专委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 丁香园、亲子营等平台专栏作者 全国知名健康类报刊编辑 多年青年女性抗焦以及亲子关系咨询经验,个人公众号 雨晴手记 (yuqingnote)将与您分享亲子互动微实践,在妈妈和自我间寻找一份从容,与您一同成长,一路相携,做一个精彩的妈妈。排版:Surviv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