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经络不通百病生”!民间也有:“经络不通,走路中风”的说法。经络就如同人体内的交通网络,一旦经络不通,人则容易生病。 经络不通时,吃的食物中的营养,就输送不到各个脏器,补的营养只能白白浪费。中医认为,疏通经络的根本原理,是通过种种“刺激”,让身体的经脉动起来,从而让营养和能量才能输送到全身。日常通经络很简单,学会轻松疏通全身。 对照各个经脉淤堵的表现, 看看自己哪里不通! 
如何有效地疏通经络? 七处疏通,在家就能做! 一 疏通头部经络 头部正中行走督脉,旁边两条膀胱经,三条经络统管全身阳气! 头部经络不通,则头部发凉、头晕、头痛,影响生活。 疏通方法: 用木质和牛角梳子最佳,由前向后梳,直达颈部,梳子要贴头皮走,全天累计1000下,或梳到头皮有微微发热质感,注意不要划破头皮。 经常梳理能够助推“阳气运行”,可醒脑开窍,振奋精神,调整血气,和阴阳等作用。 二 疏通颈部经络 颈部“路窄车多”,气血很容易在此淤堵,导致颈部不适,头重、颈部酸痛。 疏通方法: 脖颈扬起,抬头挺胸,下颚向前探出,随即收回下颚,微微低头,保证动作连贯,重复上述步骤。以慢为好,每组8—10次,如自身有颈椎病者,需动作轻柔,以免造成伤害。 三 疏通胸部经络 胸部气机滞淤,则易产生憋闷、胸痛之感,长此以往还会造成情志阴郁等状态。 疏通方法: 双手握拳,水平置于胸前,自然向两侧打开,需注意手臂不要弯曲。做20——30次可以使胸腔打开,并刺激在胸膻中穴,疏通胸部气机,间接调节脾经及心包经等阴经,缓解虚劳体弱。 四 疏通腹部经络 腹部可是众多经络的必经之地,并且人的五脏六腑全部都在腹腔当中,腹部经络通畅,疾病远离,腹部经络淤堵,肝胆脾胃肾等脏腑的慢性病都会找上门! 操作方法: 试想腹部有五条线,由腹中,脐旁、肋下五条线,由上向下推,每条推三十至五十次,每日睡前及起床前各一次,效果最好。 推腹部则任脉和两侧的胃经都能受益,还能涉及肝胆脾胃肾五经,起到补任脉通泄胃,补三阴而通二阳的作用。 五 疏通肩部经络 肩部连接身体和头面,肩部像人体的十字路口,是气血供应头部的主要通道。是毒素容易堆积的地方,肩颈堵塞会引起面部循坏、排毒不畅,头部供血不足,记忆力减退。肩部阻塞,肩胛骨缝疼痛等症,毒素堆积,则肩部不断硬化。 操作步骤: 双手放于肩上,左转腰部,右臂前摆,绕肩关节转动,左臂则后摆转动,两肘前后形成一字,后反向练习。初联系越有难度,需量力而行。 六 疏通腿部经络 足少阴肾经,足厥阴干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六条经络均在腿上。 所以,腿部经络不通畅,易导致腿部血液循坏受阻,也因腿部淤堵会造成各个器官的问题。 如何操作: 身体抬头挺胸,收紧小腹,缓缓抬起一条腿,使其与身体保持90度,抬起后停止5——10秒后更换另一条腿。此操法能缓解久坐带来的肌肉不适,锻炼下腹及腿部力量,也能够改善腿部血液循环,防血栓形成。 七 疏通足部经络 中医认为,脚为“精气之根”。脚背上有胆、胃、肝、脾四条经络均至足趾端。同时也有众多经络的趾端,所以疏通足部对人身体会产生诸多益处。 操作方法: 尽力绷紧脚面,脚背绷直,十趾尽力下压,大脚趾需用全力(是脾、胃、肝、胆四经汇集)。脾胃不适或经络郁结者,中趾和二趾会出现痉挛疼痛。脚内侧脾经公孙穴及延伸上段会有胀痛感,需要忍住胀痛,持续用力。 经络疏通,由上至下 内容全面,赶快收藏转发吧!
- 让你获得专业、有价值的养生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