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环境赋予潮汕先民敢为人先,勇敢开拓的人文性格。而靠山的客家人,则具有山的品格——低调沉稳、坚韧不拔 #我知道的有关客家的有趣玩意# 客家话是古时的官话,所以念古诗古文用客家话或粤语或许更能还原其中的声韵平仄。 客家人住山里(开门见山,出门爬山),不擅交易买卖之事,比起做生意,客家人更崇农事为本,读书次之。(当然现在社会不一样了,这里说的是传统思想。) 客家文化中,吃其实不见长,比起其他菜系,客家菜缺少那种让人上瘾的食物,更多的是一种安心的感觉。腌制、盐渍、万物皆可酿、各种粄,喜欢吃客家菜的人,不然就是乡愁使然,不然就是向健康农家乐生活的养生之人。(大城市里的客家菜都好难吃 ) 客家乐队崛起对我们客家人的冲击不亚于村里刚通网就碰上5G普及那种感jio。 客家人很有家庭宗族观念,你可以说是封建,但是无伤大雅的传统未尝不可。如果土地和家族的联系可以抚慰到一个人,那人就活得更扎实一点。 最有趣最丰富的客家话永远都是从客家老人口里说出来的,生活经验编出的顺口溜,生动形象的形容词,甚至是语气词都是那么可爱,近年来觉得山歌也很好听,旋律就那几种,只换词,但是却只有老人家才知道怎么变调。现在会唱山歌的人原来越少了。(别看我,我不唱,真不会) 客家人内敛含蓄,加上本来就地处山区,所以客家地区普遍发展得更慢,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学电脑,讲创新是够呛了,但是还是在进步的鸭。 客家文化像一个很有底蕴的老人,现在来看确实有很多迂腐的部分,很多客家家庭重男轻女,保守陈旧,年轻人也不太敢去冲去闯,这是一个少自我,多群体规矩的文化圈。但是,这样的客家人把中庸之道用到极致,能构筑起自得的一片天地,“年轻人”可能有不理解这种敝帚自珍的思想,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人虽老,也是真的有点东西的。 (大部分)客家阿妹贤惠勤劳、宜家宜室是真的。(除了我) 客家人热情好客、心无城府是真的。 出生在方言区是幸运的,因为普通话每个人都可以会,但是方言不是想学就能学的,相当于天生加了个buff,何况是这么古老又有趣的客家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