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残酷攻城战:47年国军在四平的残兵,为何能顶住10万大军猛攻?

 君临天下100 2019-08-09

历史上任何大规模的战争,都很难一路顺风顺水的赢得全局,我国的解放战争打了三年多,解放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如果把其中的每一次战斗,每一场战役都想当然的认为很轻松,那就是错误的看法了,总有一些例外的情况。1947年6月,东北四平的国军竟然在仅以71军残兵守城的情况下,击退了10万攻城部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47年夏天,国军在东北连续丧师丢地。到47年6月上旬,民主联军兵力总数历史性的超过了东北国民党军人数,达到了52万人的庞大规模。此时我军的进攻目标瞄准了东三省地理中枢四平。四平一直是两军反复争夺的要点,对于东北局势极其关键。在47年6月我军无疑处于争夺四平的最佳时机,因为守城的国军官兵仅仅18000人,还是刚刚经历过惨败退入城中的,陈明仁军长在先前的怀德之战中也险些丧命,退兵之时他的座驾多处中弹,司机和警卫都受到重伤勉强突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军3个纵队10万大军兵临四平城下,还有强大炮兵作为攻城支持。

然而事实恰恰是71军残部经过十余天的血战,生生顶住了10万大军的连续猛攻(包括前所未有的炮击密度),并迫使我军主动撤退。守城的国民党兵其实不止71军剩下的18000人,还有陈明仁回到城内临时召集的士兵16000人,大多数是城内原有的警察、保安团等非正规军,及国军现抓的年轻男性,虽然这些新人战斗力不强,却还是把守城人数勉强凑到了34000多人,相当于一个加强军的人员规模(国军王牌军也只有30000-32000人),借助城墙的优势,还是能进行有力抵抗的。民主联军在这方面的情报则有些滞后,一直认为守城部队还不到2万人,前方兵力部署也是按照3比1配比,并不准确。除此之外还有轻敌的问题。

3万多人的国军守军只是守守城的基础,单纯靠人力数字,不足以守下四平。日军占据东北时期,也发现了四平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在三十年代便将这座城市堡垒化,四平城内遍布暗堡、鱼鳞堡和密密麻麻的运兵通道,攻城部队进城远远不等于占领四平,而是刚刚开始。我军大批士兵就是在这种争夺过程中不幸丧生,整个争夺战有13000名我军官兵伤亡,损失十分惨重。

陈明仁手下部队本是刚刚经历败仗的哀兵,但是不得不承认陈是国军当中性格极为硬气的将领,决战前他在城内召集官兵,高呼自己一定会战死在这座城内,并抬出自己的棺材给士兵看。随后战斗打响,陈更是亲自登城执行临战督战任务,手执冲锋枪大声呼喊,不允许士兵朝自己的方向后退,否则就要开枪。陈本人此时站立的位置,离我军先头部队的阵地还不到300米距离,完全有可能被双方密集的流弹击毙。也正是统帅的不怕死触动了手下的国民党兵,极少有人畏战退让,3万多守军硬是不顾自身伤亡的耗到了援军到达,10万民主联军被迫后撤,这个战果在3年多的战争中属于极其罕见的战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