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已过,暑气未消,做好“三防”,多食“三果”,常揉“三穴”

 营养师雪姐姐 2019-08-09

常听老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立秋节气已过,天气将逐渐变得凉爽。

但别高兴太早,今年立秋后,还有一伏,可谓秋风送“余热”。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一说,此时,要注意防暑防燥,切不可大意。

立秋已过,暑气未消,做好“三防”

一防:秋燥

立秋之后,空气湿度有所减少,皮肤、鼻、咽容易感觉干燥.

此时,很多人会发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秋燥”之症。

所以,立秋时节,一定要注意防秋燥。

对策:多喝水,常饮茶

对付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常饮茶。

多喝点茶水,不但可润燥,还可促进排毒,对秋冬进补,大有益处。

尾参茶,泡水喝,可滋阴润燥,对抗秋燥之症。

尾参,是生津润燥的佳品,用其泡水喝,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增强免疫力之效。

尾参,含有的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对抗秋燥不适。

二防:胃肠病

立秋后,依然炎热,此时,有些人还会吃些冷饮、冰凉的食物。

然而,过度贪凉,很容易导致胃肠痉挛、收缩,引发胃病。

再加上,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胃肠疾病多发与复发季节。

所以,在立秋以后,要注意保护好胃肠,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对策:

1、吃粥羹

粥与肠胃相得,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止痛之功效。

山药粥,温和、滋补,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治疗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山楂粥,消食、健脾、和胃,适当吃点山楂,有助于健脾和胃,帮助秋补打好基础。

2、饮花茶

茶水,在调理脾胃方便,有着独特的优势,温和持久,有益胃部健康。

尤其是花茶,性质温和,对于暖胃养胃,十分有益。

山刺玫花,泡水喝,可暖胃止痛,改善胃脘痛。

山刺玫花,是一种野生的小玫瑰,其性质温和,用其泡水喝,可养胃止痛。

《纲目拾遗》记载,将其阴干,冲汤代茶服,可治肝胃气痛。

经常泡上一杯,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调理血气、活血化瘀,缓和情绪。

所以,立秋后,用山刺玫花泡水喝,对于胃肠健康,十分有益。

三防:湿热重

立秋后,暑气难消,“秋老虎”的余威,加上雨水多,此时,湿热比较重。
一旦湿邪侵入人体,那么,在秋冬到来之时,十分容易诱发各类疾病。
所以,立秋后,依然要注意防湿热,切莫掉以轻心。

对策:
1、多泡脚

热水泡脚,是很好的祛湿方式之一。

泡脚可以「引气下行」,引导阳气到足底、助眠强身,也有发汗排湿气的作用。

而晚睡前,用热姜水泡脚,效果更佳。

第一步,煮热姜水,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

第二步:姜水泡脚,煮好的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调和水温至40℃左右,以不感觉到烫为宜。

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注意,泡脚时间在20-30分钟为宜,泡到微微出汗即可,切莫泡太久。

2、揉腘窝

腘窝,就是双侧膝盖后方的凹陷处。

腘窝处,是膀胱经循行区域,膀胱经,是人体大的排毒祛湿通道。

因此,按摩腘窝,可以有效的帮助身体进行祛湿。

做法:把手掌搓热,来回搓擦两侧腘窝,间断按压穴位,也是以局部发热、酸胀为宜。

立秋已过,暑气未消,多食“三果”
1、秋梨

《本草纲目》中记载: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

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可润肺生津、止咳化痰,对抗秋燥。

雪梨,可以生食、榨汁,也可以炖煮或者熬膏。

梨可以补水,养阴润肺,而且对嗓子特别好,如果,平时有咽炎的或者嗓子不好的人,可以多吃些秋天的梨。

2、哈密瓜

立秋之后,西瓜渐渐隐退,哈密瓜挑起了“当家瓜果”大梁。

哈密瓜,有清凉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效果,是立秋解暑润燥的佳品。

《本草纲目》中记载:甜瓜起到“止渴、 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治口鼻疮”之功效。

哈密瓜性凉,不宜吃得过多,以免引起腹泻。

哈密瓜含糖较多,糖尿病人应慎食。

3、柑桔

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之效。
新鲜柑橘的果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可用其榨汁或蜜煎。

立秋已过,暑气未消,常揉“三穴”

一:揉阴陵泉,健脾祛湿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具有排渗脾湿,健脾利水,通利三焦之功用。
经常按一按,帮助身体祛湿排毒。

位置:小腿内侧,膝盖下方,沿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处。

稍微用些力点按此穴,再开始揉按,按摩5-10分钟左右,或者拇指指端放于此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至局部有酸胀感。

二:揉足三里穴,健脾和胃

足三里穴,出自《灵枢》,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中医认为,足三里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早饭后,按揉足三里,可打通胃经,促进消化,延年益寿。

三:揉涌泉穴,振奋阳气

立秋过后,寒气开始加重,此时,要助于补阳了。

护住身体阳气,可以为秋冬防寒打基础,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肾为生命之本,是阳气的升发之处,涌泉是振奋阳气的一个要穴。

【位置】前脚底板左右两块肌肉交汇点,明显凹陷的位置。

【方法】用手揉涌泉穴,每次3—5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