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学象数对北京明清皇家建筑的影响

 江山携手 2019-08-09

    董春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济南
    李泽深  山东三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周易研究  2005年第4期  总第七十二期

      北京城辉煌雄伟,雄据其中的明清皇家建筑,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皇家建筑群,集中传输着中国的哲学,美学及艺术等概念。它既是大写的"天"字,又是大写的"皇"字,偌大的北京城,便在这两个字的笼罩下,在这千年大风的吹拂下,映映然地散发着它的历史气息。信步于北京城的古建筑之间,常会让人千古之思涌上心头。每一个微小的存在可能都是象征,每一个琐细的节点可能都有寓意。而这些象征与寓惫多与易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成书于殷末周初的《周易》本为卜筮之书,然经孔子儒家整理和阐发,内涵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趋向,人格理想,审美意识和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形成莫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哲学,文学,伦理,宗教,艺术,科技皆以《周易》的观念和思想为指导建立起来而具有易学特色。
      不仅如此,《周易》思想和精神渗透到中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形而下的"器"的层面。《系辞》早就提出"以制器者尚其象"和"观象制器"的思想。这里的"器",指古代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古代建筑等。"象",本指有形可见的物象,这里指效法物象的符号—卦爻象。"所谓象,是就卦而言的,它是指《周易》卦爻符号所象征的世界上各种事物及事物的属性,形态,称为卦象。按照《系辞》之意,中国古代许多文明,尤其有形可见的生活生产用具和建筑都是在《周易》卦象启迪下发明的。如宫屋发明受启于大壮卦象,棺犉发明受启于大过卦象等(《系辞下》),虽然这种说法对于《周易》属溢美之辞,但它说明了古代圣贤很早就注意到《周易》与建筑的关系,并把《周易》视为建筑学的真正源头。与象密切相关的,比象更抽象的,《周易》另一个重要范畴是"数","所谓数,得之于筮法,是指用来确定卦爻象和表征卦爻象的数字。它包括蓍数(天地之数,大衍之数,老少阴阳之数,策数),五行之数,九宫之数及河洛之数"。〔1〕经过历代易学家解说,《周易》象数成为抽象的,整齐的,和谐的,流动的符号系统。正是由于《周易》象数内涵了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思维,具有着抽象,整齐,和谐,流动的特征,制约和规定了历代工匠建筑审美和建筑设计,深探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给中国古代建筑学和古代建筑打上了易学象数的印记。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北京明清皇家建筑的规划设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三极之道。
      "三"这个数在《周易》中有特殊意义,它指上,中,下三画符号,即八卦符号。象征天,地,人三极之道。《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包含着"三极之道"。在三画卦中,下爻为地,中爻为人,上爻为天,在六画卦中,初二两爻是地,三四两爻是人,五上两爻是天,"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系辞上传》)。基于以上这种易学观念,"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在哲学中,三是万物生成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在伦理关系中,"三"被看作是合乎礼仪或礼节的数字象征;用"三"来概括强调者居多,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三畏"(《论语季氏》)等等。
      在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中,"三"的象征之处尤为具体。宅院建筑最高规格为左,中,右"三路"之制。北京紫禁城的前朝,内廷主要建筑均为"三"大宫殿,三大殿的基座分为上,中,下"三重",每一重的台阶数也都与"三"有关,“下重级二十有三,中上二重级各九”,乾清门"中三陛,三出各九级"(《清宫述闻》)。礼制建筑"天坛"中,祈年殿屋顶为"三"重檐,基座"三"层,寰丘坛也是三层,每一层台阶数均为"三"的倍数等等。
      按照《周易》理论,宇宙为"天,地,人"三才,天在上,地在下,人是天地交合之产物,故在天地之间。三才具体到大地,则天在南,地在北,人在南北之间。据此,明朝皇帝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南建有天坛,之北建有地坛,北京内城位于天地二坛中间。又如古都北京的皇城南有天安门,北有地安门,皇城位居天安门与地安门中间再如皇宫,后宫三殿,南为乾清门,北为坤宁门,中间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依据《周易》乾为天,坤为地,后宫三大殿仍居天(乾清),地(坤宁)之间。
      由此可见,古人从《周易》那里已经深谙"天,地,人"三才之道,并将其运用在都城建设中。古人用"天,地,人"三才之道设计和命名建筑,目的就是达到"天,地,人"合一,使人得到"天地"的保佑,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二,乾元用九,坤元用六。
      《周易》“九”“六”与筮法有关按照《系辞》大衍筮法,行蓍结果则为六,七,八,九,六为老阴,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老变少不变,即七,八不变,九,六变,《周易》以变为占。故凡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乾坤为《周易》门户,专言用九用六。"(孔颖达《周易正义》卷一)《易传》则用天道解说"用九",认为"用九"体现的是天道法则,"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文言》),这个法则特征是刚健不息。"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同上)"天行健"(《象传》)。按照这个法则可以治理社会,达到天下太平。"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由于《周易》"九"显示天道法则,用于筮占可以预测吉凶,用于德性修养,则激励人锲而不舍,自强不息。故"九"成为吉利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例如"君子九德","君子九思","韶乐九成","天保九如","天子九贡","天子九踢","官分九品","天高九重","九九大庆"等。
      在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中,"九"的象征之处甚多京城规划,以九象天。关于王城之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关于建筑形制,"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内有九室,九缤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汤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依照古制,天子所居之宫城正面中轴线上设九座城门以象九天,"君之门以九重"(《楚辞九辩》)。明,清北京城的内城设有九座城门及九座旗炮房。城内外还有皇家的九座祭坛。古代皇宫平面空间划分也采取"九进"院落之最离规格皇家建筑,以九为尊。明,清北京城内城以里处于南北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物高度均为九丈九尺。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的中间重楼,以及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宫殿,均为九开间。太和殿规格最高,有"九脊封十龙"之称,其段宽为九开间,每间有九柱。北京紫禁城的四座角楼,均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道脊,共计为九九之数。明,清的城门,院门等每扇大门上的门钉数目以“九路”门钉为最高规格。在堆龙照壁中,最商规格为"九龙壁"。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最大石孔是第"九"孔。天坛建筑,处处用九。天坛中的祈年殿,殿高九丈九尺,基座三层,每层九级台阶。明代祈年殿东,西两房的配殿各九间,后来又建有二十七间配殿。
      寰丘坛为三层圆形建筑,层层登高有人天之感。其中数"九"的应用表现在台阶,栏板和铺面石的数上。其上层中心是一块谓"太极石"的圆形石板,太极石周围墁嵌着从一九到九九之数的扇形石板,扇形石板分布为九圈,每层铺面石的数量:寰丘坛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中心石),往外共铺9圈弧形石,第1圈9块,第2圈18块,第3圈27块,……每圈增加9块,故最外圈为81块。中层仍铺石9圈,第1圈为9×10块,第2圈为9×11块,第3圈为9×12块,……第9圈9×18为块。下层仍如法炮制铺石9圈,从9×19直到9×27块,所以3层27圈共铺石3402块。(中心石除外)寰丘坛每层台阶均为9阶,每层的栏板数都是9的倍数,如上层为36块,中层为72块,下层为108块。
      "寰丘坛建筑完全仿效了《太玄经》之'九九'规定,通过建筑形式和通天之数'九'的应用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2〕
      九是阳的象征,六是阴的象征,在《周易》中,"六"和"九"相配是一种和谐,"一阴一阳之谓道",故"六"与"九"同样重要。《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二卦为根本,乾卦象天,坤卦象地。用数表示,九代表天道,六代表地道,天道刚健,地道柔顺。"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文言》),"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彖辞坤》)坤卦卦德柔顺,厚德养物。对人而言,坤之时,只要做到用六顺从乾阳,宽厚,则可以获吉,"用六永贞,以大终也"(《象传上》)。故"六"这个数是顺利的象征。
      坤卦"用六"的哲理在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皇家建筑,位于坤宁宫左右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和西六宫是妃缤居住之所作为正宫的坤宁宫,是只有皇后才有资格居住的地方。按照古代的伦理观念坤顺乾,则宁。各朝对后妃的坤德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这在后宫的建筑形式上有所体现。明代的东,西六宫虽历经易名,但其建筑形制并未变动。东,西六宫的建筑各有六座院落,又分为前后三排,每一排都被南北方向的虚轴分为东,西院落,呈现出东,西两个三画卦的坤卦形式,共有六个阴爻组成,含有"六六"之数。东,西六宫中间一排靠近称"正宫"的两座院落名称分别为"承乾","翊坤",指坤顺天承乾及两宫妃嫔应辅佐皇后的意思。
    
    
                                        三,九五至尊。
      《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六个爻位。阳爻称九,阴爻称六,阳爻居五爻位称作"九五"。乾卦中的"九五",尤其尊贵。乾卦六爻多以龙为象,"九五"的爻辞也最为吉利,"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之数在易学中地位尊贵,中国古代君主都以"九五至尊"自居,"九五"之数也成了皇家建筑中数理象征的一种最佳选择,"九五至尊"的象征在明,清北京城中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的重要建筑物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皇城正门天安门,辟五阙,重楼东西广九楹,南北进深五楹,彤扉三十六,前临御河,跨石梁七座。"广九楹纵五楹",以象"九五至尊";"彤扉三十六"与"石梁七",象征"三十六天里"与"北斗七星"。上述之九,五,三十六,七等数字,象征着以往钦天监俗称之"罡星朝拱,九五天安"(《琐记清宫》)。端门的建筑形制与天安门同,午门上覆重楼五座,其正中面南城楼广九楹,"太和门,广宇九楹",门前“金水桥五座,”(《国朝宫史》)。太和殿原来的设计为广九楹,深五楹。"乾清门,广宇五楹,中门三陛三出,各九级"(《国朝宫史》),"乾清宫广九楹,深五楹"(《国朝宫史》),均以"九五至尊"为象征。以上建筑物"九五"之数一路呼应,把"天子之居"的至尊至贵的形象烘托到了极至。
      北京紫禁城九龙壁黄色龙有三条,其余色龙各有两条,正中的正面黄龙,从九龙壁任何一端数去,都居第五位,居于"九五至尊"之位。九龙壁的歇山顶上有五道脊,企臀雕有九龙万各贫耳拱间的横眼壁,均用"九五"之数来装饰,运用双重"九五"之数作为象征的建筑语言以强化"真龙天子"的至尊地位。
    
                                       四,天地之数。
      在《周易》中十个自然数被称为"天地之数",《系辞》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或"天数;偶数二,四,六,八又十为"阴数"或"地数"。建筑的"法地则天"表现为法天地之数。
      明熹靖九年,在北京北郊建方泽(地坛)以祭地,在南郊天地坛内建寰丘(天坛)以祭天。祭天的寰丘坛只用"天数"不用"地数,祭地的方泽坛只用"地数"不用"天数"。寰丘坛建筑为了保证纯粹的"天数",用古尺丈量三层台面的直径,用今尺丈盘坛台的高度。这个丈法,将一,三,五,七,九等五个"天数"用尽。寰丘坛三层台面上所墁嵌的石板圈数和块数,均为九的倍数。寰丘坛各层四周的雕花栏板数也符合最大天数"九"的倍数。与寰丘坛相反,方泽坛地坛建筑全部都用"地数"阴数。方泽坛分为上下两成层。"上成方六丈,下成方十六丈六尺,均高六尺。上成正中六六方,外八八方,均以八八积成。"“砖用六八阴数,黄色琉璃,青白石砌,四击陛各八级。”(《北京趣闻题》)"朝日坛(日坛)西向,夕月坛(月坛)东向,朝日坛全用奇数即阳数,夕月坛全用偶数即阴数。不仅如此,到了清代,皇帝亲自祭日和祭月的时间也分阴阳。"〔3〕
      北京宫城建筑在阴阳象数运用方面非常讲究。位于中轴线上的皇城城门,紫禁城城门和城内宫殿大门门阅数及其门楼的开间数,甚至连城内砌地砖层数在内,均为三,五,七,九等阳数。大清门大明门正中三阙。天安门五阙,上覆重楼九楹,进深五楹。端门五楹,上覆重楼九楹。午门五楹,上覆五凤楼,正中面南重楼九楹,角楼每座共九间,还有两侧长房各十三间。太和门九楹,三门,太和门左侧之昭德门连廊共五楹,太和门右侧之贞度门连廊五楹。乾清门广五楹,坤宁门东西两庑各有九间房。神武门三阙,门楼五楹。太和殿广九楹,清代扩展为十一楹,进深五楹。中和殿纵广各三楹。保和殿广九楹。乾清宫广九楹,进深五楹。交泰殿制如中和殿,纵,广各三楹,连廊共五间,坤宁宫,广九楹。明代建设紫禁城时,"紫禁城内砌地砖横竖七层"。从易学象数的角度,用纯阳数处理宫城中轴线上的全部建筑,更加强调了"天子"的至尊地位。从清代大清门至太和门,其东西两房的朝房大都为阴数开间。这种南北中轴线上正中方位的宫殿及其门阙重楼设计为阳数开间,将其两庑方位的东西朝房设计为阴数开间的处理方式,同封建王朝所强调的君臣上下尊卑关系是完全一致的。    
      同宫城中轴线上特别是皇帝工作,起居之处的殿宽,进深全部运用纯阳数开间的建筑手法相比,内廷建筑则多用阴数。据《禁城营缮纪》记述,"东,西六宫的进深多为阴数开间";内廷中的坎墙,台明,山墙,檐墙和宫墙下肩,以至踏跺的层数,多用偶数的布局方法","钟粹宫前殿,前配殿坎墙砌砖六层,后寝坎墙砌砖四层,坤宁宫后檐坎墙十二层,台基砖二十层,另外后宫御路台阶的阶条数也多为偶数",均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阴阳有序的观念。
      位于玄武门正北面的景山(万岁山)也蕴含有阴阳象数的建筑语言。景山五亭与北海五亭都是以五个为一组的群体亭台建筑,但两者之间区别很大。北海五亭在表达君臣尊卑关系上,主要运用的是天圆地方的象形语言,景山五亭在表达上下主从关系上,主要运用的是天阳地阴的象数语言。景山上五座亭子的象数分布同其位置分布及其所象征的上下主从关系都是一致的。
   

                                        五,河洛之数。
      "河图""洛书"是易学重要内容。《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然而,《系辞》未说明"河图""洛书"是指何物,致使后世对于"河图""洛书的解说纷纭不一。汉代已有这种依据"天地之数"的排列,如《易纬乾坤凿度》指出"天本一而立,一为数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数,合而成性。天三地八,天七地二,天五地十,天九地四"。扬雄云:"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四九为金,为西方,为秋,……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一六为水,为北方,为冬,……五五为土,为中央,为四维。"《太玄玄数》又说"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太玄玄图》)。但是未见宋代的黑白圆点形式的"河图","洛书"。而宋以后流传的河图洛书有两个系列,一是北宋刘牧,程大昌等人的"河图""洛书",一是南宋朱熹等人的"河图","洛书"。这两个系列不同点是称呼。后者"河图"是前者"洛书",后者"洛书"是前者"河图"。而从学理看,二者皆是以天地之数为据,融四时,四方,五行数理为一炉的图式。
      按照五行生克说,"水"能克"火"。因此,凡是运用"天一,地六"的河洛象数建筑都与对火灾的预防密切相关。紫禁城是集宫殿,门阙,亭台,楼阁于一体的木结构建筑群体,其最大祸患为火灾。钦安殿祀玄天上帝,"北方曰玄天"(《吕氏春秋有始》)。在四方五行之中,北方属水,水能克火。钦安殷建筑就是按照河洛象数来设计的。清代的"天一门"即为"天一生水"之意。按照天地五行生成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钦安殿前面的丹陛石上雕有六龙,同"天一生水"相对应。清代紫禁城的文渊阁是一处偶数开间的楼阁建筑,该建筑阁制三层,上下各六楹。文渊阁坐北向南,其楼层数明二暗三,最上层的外观为六开间,内为一通间,象征"天一生水",中间为一暗层,下面一层为六开间,象征"地六成之"。
      明,清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的午门,西面的西华门及北面的玄武门,三座城门的每一扇大门上均设有九路共八十一颗门钉。而东华门的每扇大门上均为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顺门钉(为阴数)。根据《阳宅三要》,决定阳宅吉凶的关键,在于门、主的方位。门为院墙大门,主为高大的主房。按照五行生克关系决定凶宅的因素中,克人即门克主、木克土是根本。因而,形成凶宅的根源在于位居东方的东华门。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和风水师基于祟尚和谐,趋吉避凶的易学原则和方法,采取了"逢凶化吉,以避凶"及"固本扬和,以趋吉"的措施,"运用易学象数将东华门所属之东方木设计为阴木,东华门采用八九之数即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颗门钉为阴数,表示阴木或乙木,此木不克土,无门克主凶宅之虑。〔4〕为了烘托皇宫阳宅之吉祥气氛,将中央主房即外朝三大殿建于"基崇二丈"高的象征"阳土"的高台之上,将紫禁城以南北中轴线上的宫殿,宫门为主的绝大部分建筑,处理成红,黄二色,即红色的宫墙,宫门,上面覆以黄色琉璃瓦的色彩基调。这样,将中央主殿建于"土"字形的"三台"之上,"阴木"就绝无克"阳土"之力了。
      总之,易学象数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尤其是北京明清皇家建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建筑从总体布局,立面造型到尺寸,细部做法,处处遵从易学思想,中国古代帝王对易学思想的祟仰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1〕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济南齐奋书社。
      〔2〕易明,赵晓燕 从天坛,故宫,北京城的建筑设计看《易》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3〕韩增禄 易学与建筑 沈阳出版社。
      〔4〕韩增禄 东华门门钉之进与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建工学院学报 1994,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