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圈疯传的致命损招,害人太深

 明日夏明日 2019-08-09

夏天,“”成了关键词。

一口冰水下肚,小命捡回来半条;一个凉水澡冲下来,人生幸福也不过如此。

宅在家里的靠水续命,浪在外面的人也借着水拥有了快乐。
山东青岛的海水浴场,一天游客两万多人。

广东惠州的黄金海滩,早在五一假期时,就接待了34.7万游客。
一南京水上乐园爆满 /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少不了贪凉的人。
可人们尽情享受水带来的清凉时,危险也在悄悄逼近。

溺水,一年夺走36万人的生命。

周迅回忆当初拍水下戏时,就差点溺水。

幸亏旁边的陈坤看到,推了她一把,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遇到危险时,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别人的帮助。
但有时,恰恰是无知的好心,害人最惨。

每年夏天,朋友圈都会疯传一个溺水急救方法——“倒挂式控水法”。

就是这个号称“最有用的”急救方法,成了伤害无数溺水者的“凶手”。
 
 
1
救错了比不救更可怕
去年暑假,广东开平一个水上乐园,有位男童溺水。

工作人员参与急救,把男孩倒挂在背上就向前跑,试图把孩子胸腔里的水倒控出来。

工作人员双手压住孩子双腿,让孩子的身体和双臂在背后下垂不断抖动

周围人并没有阻止,这种在朋友圈、X音盛传的急救法,似乎成了大家的共识。

毕竟,“转发能够挽救生命”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
 
朋友圈不断转发的谣言
 
但“救命的方法”害了孩子。

医务人员赶到,对男孩实施了心肺复苏后,立马把人送到医院。

可男孩最终还是抢救无效。

倒挂控水这种“死亡急救法”,不仅会拖延救治时间,还会增加死亡概率。
 
可谣言还是在不断传播害人。
 
更令人寒心的是,有着几百万粉丝的官方健康微博都去转发这样的视频,还有6万多的播放量。
视频里的男子,把年仅3岁的溺水女孩倒挂在肩上,一圈一圈地跑。

女孩就在他背上一直颠簸。

跑了几圈后,男子把女孩放下开始做心肺复苏。

万幸孩子醒了过来。

于是,很多人无视了心肺复苏术,把功劳归功于“倒挂式控水法”。

救人者也理所当然地说,“救人谁都会救,我只是恰好碰到了。”

谣言在疯传,人们却忽略了一个致命事实:如此折腾一个真正的心脏骤停者或缺氧的生命危急者,这个人几乎没办法再苏醒过来。

所有形式的倒挂式控水,都是错的。

以讹传讹,不知已夺走多少孩子的生命。


2
“倒挂式控水法”
害惨无数人的谣言

国家应急广播做过一组科普内容,详细解释了“倒挂控水法”的危害:
 
缺氧是溺水致死的主要原因。

而倒挂法除了能把胃里的水倒出来外,一无所用,它并不能把堵塞的气管疏通。

反而会拖延溺水者得到氧气补充的机会。

缺氧是致死主因

不仅如此,胃里的水会混合着消化一半的食物反流,加重呼吸道的堵塞。
 
“倒挂法”不可取
 
那些在网上大肆流传的视频中,孩子实际上没有缺氧,也没有心脏停跳。

他们原本就是有生命迹象的,只是暂时昏迷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反而增加了危险性

这种可怕的急救方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控水法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早在1700多年前晋朝的《小品方》中,就记述了倒挂控水法的前身:
 
“屈死人两脚着人肩上,以死人背向生人背,负持走,吐出水便活。又,倒悬解农,挑去脐巾垢,极吹两耳,即活。”
 
这就是网红视频中不断鼓吹的“土方法”。

随着现代心肺复苏术中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三大技术的发明和完善,控水法早就已经不再被使用

早就被抛弃的害人损招,不该摇身一变成“救命神器”。

3
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
 
遭遇溺水时,缺氧的时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溺水者被救援的可能。

脑完全缺氧 10 秒,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12 分钟成活率几乎为零。

所以急救的主要目的就只有两个:恢复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给

而心肺复苏术,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在另一个视频中,一位男子完美演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急救。

男孩溺水,已经失去了意识,周围人都在为孩子的生命焦急。

救援者挺身而出,把孩子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开始做心肺复苏。

边做边把堵塞在孩子口中的污物擦拭掉。

同时间隔性地为男孩做人工呼吸。

让男孩侧躺,把水排出。
在救援者的正确施救下,男孩终于苏醒过来,哭出声。

周围瞬间响起一片掌声。

其实心肺复苏术,普通人也完全可以学会。

在已经拨打120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是清理溺水者的呼吸道(包括取下假牙,拉直舌头,保持呼吸道畅通)。

观察他的呼吸、咳嗽以及对刺激的反应。

探测溺水者的心跳脉搏。

然后再根据溺水者的不同状态实施不同的急救方式。

决不能贸贸然把能想起来的各种急救方法,一股脑都用在溺水者身上。
 
A.呼吸脉搏都在,仅有少量误吸

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溺水者侧卧,让呼吸道的水自然流出即可。

等救援队到来,就可以使用专业吸引器进一步清理呼吸道。

如果实施了多余的腹部按压等方式,反而会导致致胃内容物返流和继发误吸,可带来其他损伤并发症。
 
B.呼吸慢,脉搏浅

使用人工呼吸支持。
 
C.意识消失,呼吸脉搏停止(心脏停跳)

实施心肺复苏术。

从人工呼吸开始,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对方下颌,捏住对方鼻孔,深吸一口气,向伤者口中慢慢吹气

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

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救人是出于好心,但好心有时也会办错事。

和生命相关的信息,千万不要盲目转发相信,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给文章点个在看吧,正确的急救知识,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参考文献:
[1]杨玉龙. 暑期来了,安全意识全民有责[N]. 人民法院报,2019-07-11(002).
[2]晋·陈延之.小品方(高文柱辑校)[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3:120—121
[3]张献怀. 溺水急救要快还要方法得当[N]. 保健时报,2012-06-21(016).


人生向来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柳岩也不例外。
她出身平凡,却进了一个不平凡的行业;敢闯敢拼,却也曾屡屡碰壁;父母的心疼不解、旁人异样的目光……
明星《谈心社》和柳岩聊了聊,她10年北漂的故事。

柳岩的脸上,是过来人的开朗豁达:那只是一场冒险、一个寻宝的过程。
好山好水、低谷泥淖,熬过来了,就都是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