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你也在这里——闲扯PE投资与产业并购话题(一)

 静思之 2019-08-09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若不是我救赎心情,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做并购挺长时间了,真正跟PE投资机构打交道不多,因为原有的PE投资主要模式是IPO退出,似乎跟并购交集不大,但这两年产业并购的大爆发,交易中跟各种PE投资接触的机会逐渐增多,经过对现象后面的原因进行思考,大体原因如下几点:

首先,PE投资曾经的拉网地毯式投资,基本覆盖了中国各行业的优秀企业。当前并购无论是借壳上市还是产业并购,本质上都是优质企业的证券化,即平时总说的产业与资本对接。IPO火爆引发了全民PE的热潮,各种PE投资在到处谈项目投项目,只要稍微能看上眼的企业基本都引入了PE投资者,故此并购经常要与PE投资打交道也不奇怪。

其次,PE当前的盈利模式就是投资后实现上市,IPO的停发也迫使PE退出另谋出路,并购也是可以选择的退出方式。虽然从单笔收益未必最大,但是退出周期可能更短,确定性更强,最终的年化收益未必低。市场也出现了很多借助并购退出的案例,PE投资多数能够接受并购退出,甚至有很多PE进行募集时候就确定未来以并购退出为主,市场风向标发生了转变,PE投资与并购结合的更为紧密。

再次,PE投资也在思考原有的粗放模式,进行着各种转型的思考与尝试。IPO的停发对资本市场影响很大,无论是PE还是投行要面临转型。从投行而言,由原有的IPO通道业务逐渐转向并购、融资等非通道业务调整,核心是由基于连接企业需求和行政审批转向真正连接企业需求到市场。PE投资的转型本质也差不多,原有PE投资的获利模式比较简单,本质并非对企业的价值发现和伴随企业成长,虽然PE本身叫做成长性基金,但是更多的还是博IPO政策性的套利。个人观点,原有PE投资的核心能力在于对IPO可行性的判定,而并非价值判断和服务于企业成长的资源嫁接。

作为PE投资其核心的获利能力在于企业的成长,这是最最根本的东西,然后通过证券化实现的退出,同时辅以资金杠杆提高收益率。PE在中国的获利模式不太一样,杠杆基本不用主要原因是不能也没必要,首先是能使用杠杆的资金和金融手段有限,另外全本金的收益率已经很高。另外最核心的获利点不在价值发现,而在于IPO管制下的政策套利,所以中国PE本质是场政策盛宴而缺乏真正的市场基因。

无论是投行还是PE的转型,都要从吃行政饭转向吃市场饭,具备市场化基因通过市场赚钱才是真本领。所以,PE投资与投行在并购项目领域的会师与前度在IPO中的遇见完全不同,是彼此向着市场化转型的结果,也是本次资本市场市场化进程的一种必然。

虽然彼此并不陌生,但似乎已不是从前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