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省西部雄踞于罗霄山脉中段,南接井冈山的永新县城北埠前镇心田村,有一排逶迤连绵数十里的山脉,名唤虚皇山,此山奇峰垒垒,连绵起伏,莽莽苍苍,气势磅礴,山峦青翠,风光宜人,著名的开国中将旷伏兆就出生在这村子里。
旷伏兆,1914年1月27日生于这个村里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家中兄弟姐妹多达9人,但由于贫困交加,有的很早就夭折了。他10岁时到邻村裁缝店当学徒,15岁那一年,老家革命烽火蓬勃发展,便毅然参加了革命活动,成为当地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县支队长和县模范团大队长等职,期间光荣地入了党,并参加了红军队伍。
参加红军后,旷伏兆在激烈的战斗中意志坚定,无论是普通的战士,还是成为红军基层指战员,以作战勇敢,奋勇拼搏,身先士卒,屡战屡胜而名振一时,曾经有过三次负重伤而大难不死的传奇经历。
第一次是1934年8月间,当时,旷伏兆担任红六军团17师连指导员,跟着部队向西突围。由于情况十分危急,红军处处受敌,红六军团决定在西征途中攻打侯坪,旷伏兆所在连受领的任务是穿插迂回。不料,在穿插的途中一个连与敌人一个团遭遇,危急时刻,旷伏兆当即下令:“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就看谁勇了,拼!”
战斗打响后,在旷伏兆的带领下,全连战士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激战,连长牺牲了,排长牺牲了……战斗到下午,全连班长以上骨干牺牲了一大半,旷伏兆指挥剩下的人继续与敌人战斗。不幸的是,黄昏时,旷伏兆在带领部队反冲锋时,突然被一颗子弹击穿了右肩胛骨,并伤到了肺,血流如注,旷伏兆当场昏迷过去。幸好此时大部队援兵到了,众人抬着他边打边撤,将他送到了医院,才逃过了一劫。
第二次是在红军长征途中,旷伏兆担任红16师46团副政委,他带领46团一个营担负掩护任务。在打退敌人数次追击后,任务已经完成,旷伏兆决定撤退。可就在撤退途中,刚要翻过一座大山时,在一个山谷里遭遇了敌人的伏击。情况危急,唯有杀出一条血路才有活路!
旷伏兆举起驳壳枪,冲到队伍最前面,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提醒全营找好依托向前推进。可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射了过来,打在他的左肩上,血如泉涌。由于战事吃紧,战友只好撕破衣服简单包扎,然后继续指挥战斗,最后终于冲出了包围圈。但可惜的是,当时野战医院不具备手术能力,那颗子弹没有取出来,永久地留在了旷伏兆的体内。
最后一次更为凶险,这是一次艰难的阻击战,旷伏兆率领队伍向敌人冲锋,刚刚跃出战壕,就被一颗子弹射中脸颊,从右耳下穿过,当场晕倒。战友们急忙把他送去医院,幸亏抢救及时,才幸免于难,但从此以后旷伏兆的右耳听力几乎为零。红军时期旷伏兆第三次大难不死,在他身上留下了三朵枪花,直到晚年还经常跟孩子们说起来,一脸的骄傲。
抗日战争爆发后,旷伏兆奔赴抗日前线,历任山西省方山县委书记,山西抗战总会第二支队副支队长,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
当时,旷伏兆所在的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地处(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寇一度出动数万人马,采取“铁壁合围、篱笆拉网”的方式进行“扫荡”,实行点、碉、路、沟、墙五位一体的“囚笼政策”,整个第十军分区所在地基本上被日军占领。
面对敌人的这一系列举动,旷伏兆从一次藏匿在地窖的经历激发灵感,将地道挖下一段后,再往下挖1米多深,又向前挖1米多长,再往上拉,形成“凹”字形状;往下挖的洞口,是用坚实的“预制构件”木匣子制作成的,预制的木匣子里装满和地道一样颜色的土作为伪装,游击队员只要从下面一推,既可以爬出来,也可以让外面的人进入地道;若敌人发现洞口,进入地道,地道内的人可以利用内部设置的观测系统,通过枪眼观察敌人的动向,找机会消灭敌人,让进入地道内的敌人无路可逃。
为此,他主持召开由各县、县大队和地区队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地委扩大会议,决定积极开展地道战等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在他的领导下,第十军分区的二联县米南庄(现属河北省雄县)建成了地下地面房上相通、院落相连、街道相连、村内村外相连,多处设暗火力点、射击孔、拉雷孔、瞭望孔,成为步步为营,“天(房上)、地(地面)、阴(地下)三通”,能藏、能打、能走的战斗堡垒村。
这地道既然可以藏人,那也完全可以做运兵、储藏弹药、作战等其他用,还修筑了防烟、防火、防毒和防水的四防设施。同时,做好地道通风口,与地面的烟囱、水井、墙顶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村边、街道、院落一些有利于发挥火力的角落,修筑了掩体和射击孔,遇到敌情,能将敌人全歼的就全歼,不能全歼的,消灭一部分敌人后,再进入地道与敌人斗争,直到把敌人拖垮、拖死,最后达到歼灭的目的。
做出了一个地道战打击敌人的试点之后,旷伏兆在米南庄主持召开现场观摩会时,要求各县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迅速建成各种形式的地道。后来,日伪军先后组织6000余人向米南庄一带“扫荡”。旷伏兆在米南庄指挥军民利用地道激战7天7夜,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反映冀中军民抗日斗争题材的《地道战》等电影,就是以第十军分区为大背景制作的。旷伏兆也因此被人称为地道战的鼻祖,地道战的发明者。
建国后,旷伏兆被授予开国中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