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日军包围,他钻进地洞躲了三个小时,居然想出了一个奇特的战法

 江山携手 2020-12-21

1942年,旷伏兆将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任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就在旷伏兆到达第十军分区的第二天,他正在杨庄和地委书记杨英谈工作时,突然遭到数百名日军的包围。当时,旷伏兆带领的十几个工作人员临时住在一户群众的大院里。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伤亡,旷伏兆当机立断,决定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分散突围。在杨英的安排和群众的掩护下,旷伏兆匆匆钻进了一个仅能容纳一人的,设在鸡窝下的小地洞里(群众称之为“蛤蟆蹲”),而且一呆就是三个小时。


在这个狭小的洞中,旷伏兆精神高度紧张,他手持短枪对准洞口,准备一旦被敌人发现,就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是这短短几个小时的地洞经历,让旷伏兆萌生了一种天才的军事构想。从洞中出来后,旷伏兆对这种以“蛤蟆蹲”躲过敌军“扫荡”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觉得这种消极被动的躲藏方式,一旦被敌人发现,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旷伏兆沉思良久,忽然脑中灵光一闪:既然“蛤蟆蹲”可以藏人,那为什么不能将各“蛤蟆蹲”连接起来成为地道呢?一个村里的可以连接,几个村里的也可以连接。一个村里遭到敌人袭击,完全可以躲到另外的村子里去;敌人发现了一个,还有很多个,有百个、千个;地道既然可以藏人,那也完全可以做运兵、储藏弹药、作战等其他用途……


很快,他的构想得到了分区领导人的一致支持。分区即决定派作战参谋任子木和熟悉本地状况的高荣到二连县米南庄,进行挖掘地道的试点工作。旷伏兆不知道,就是他这一个“天才的构想”,后来几乎改变了冀中甚至整个敌后战场的敌我力量对比态势。地道战开展起来,地雷的埋设也一天比一天普遍起来,给敌人增加了更大的威胁。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游击队员和民兵埋设了自制的地雷:有的是“踩雷”,敌人一踩就响;有的是“拉线雷”,游击队员躲在暗处观察,一旦敌军进入雷区的杀伤范围内,就迅速拉响地雷,并发起攻击,让敌人躲不及、跑不掉……我军撤入地道后,地雷没有随着撤退,还埋在很多敌人想不到的地方。当时有的院子里设有假门,敌人推了一扇,是个死的,旁边又一扇门,再推时,门开了,地雷也响了;敌人到鸡窝里抓鸡,地雷从鸡窝里响了;到柴禾垛里抱柴禾,柴禾垛里的地雷又响了……


根据地军民的这种新的反“扫荡”战术,开始并没引起日军多大的重视。后来,在一次又一次的“扫荡”中,日军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地道和地雷的完美结合,令日军心惊胆颤,每次进入根据地的村子内时,常常会禁不住地产生畏惧心理:有的到了村前侧足而立,不敢向前迈进;有的见到村里交错的房屋、建筑就不知所措,乱了方寸;有的指挥官气急败坏,督促士兵前进,用刺刀逼着士兵进院、下井、下地道……日军官兵纷纷惊呼遇到了“奇幻战术”。


就这样,旷伏兆第十军分区的“地道战”威名迅速传遍冀中乃至整个中国,令日军闻风丧胆。各革命根据地纷纷仿效。一时间,冀中地道纵横交错,组成了复杂的地下长城。旷伏兆所在的冀中警备旅,也因擅长地道作战被称为“地道部队”。在后来的北阳堡战斗中,警备旅充分发挥了地道战的威力,一天之内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日伪军的连番进攻,被群众称为“神兵”。当地人将这次战斗编成《神兵》快板书,几十年来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并成为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