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分类:祛湿剂-祛风胜湿剂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歌诀: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组成: 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义: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配伍特点: 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运用: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禁忌: 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附注: 附方 三痹汤 组成: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30g,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15g,黄芪、川牛膝各30g。 用法:上为末,每服15g,水二盏,加姜三片,大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但腹稍空服之。 功用:益气活血,祛风除湿。 主治:痹证日久耗伤气血证。手足拘挛,或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或脉涩。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8:“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5:“肾气虚弱,肝脾之气袭之,令人腰膝作痛,屈伸不便,冷痹无力者,此方主之。肾,水脏也,虚则肝脾之气凑之,故令腰膝实而作痛。屈伸不便者,筋骨俱病也。《灵枢经》曰:'能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能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故知屈伸不便,为筋骨俱病也。’冷痹者,阴邪实也;无力者,气血虚也。是方也,独活、寄生、细辛、秦艽、防风、桂心,辛温之品也,可以升举肝脾之气,肝脾之气升,则腰膝弗痛矣;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杜仲、牛膝者,养阴之品也,可以滋补肝肾之阴,肝肾之阴补,则足得血而能步矣;人参、茯苓、甘草者,益气之品也,可以长养诸脏之阳,诸脏之阳生,则冷痹去而有力矣。 独活寄生汤治腰痛 附子的用法很关键,对治疗腰腿痛很有作用,所以有医书说:“如加附子,则其效益佳”。 四、独活寄生汤治疗范围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腰间骨质增生。 独活寄生丸——腰背疼痛千金方虽然忙着出诊,备课,但不忙的时候,医生也会亲自去菜市场买菜,下厨做饭。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和一些买菜的人熟悉了。 医生经常都会去一家外地人老张那里买菜,他的菜特别新鲜,而且从不缺斤少两,人也特憨厚,年纪和医生差不多。有的时候,没有带零钱出去买菜,也能把菜拎回来。 有段时间医生特别忙,就没怎么去买菜,等医生去的时候,老张已经不在菜市场了,只有他爱人一个人在做生意。医生一边挑选菜,一边问她老张去哪里了?她爱人说,老张这两天腰疼得特别厉害,出不了门了,只能躺在床上。一听到这,医生就连忙问怎么回事。原来,为了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老张每天起早贪黑,凌晨两三点就起来骑着三轮车去进货,时间一长,腰就僵硬板滞,弯不下腰,并疼痛不已。 听他爱人这么说,医生也感慨万分,然后毛遂自荐,告诉她,不介意的话,自己去看看他,也许可以试一试。听到医生这么说,她连忙招呼隔壁的人照看一下她的摊位,然后带医生去了他家。 一间背阴面的小平房,很潮湿,老张见医生来了,想坐起来,却无能为力,只见他面略苍暗。他说这两天腰疼得直不起来,啥活也干不成,贴了几张膏药,也不起作用,眼睛还上火,干痛。医生让他张开嘴,看看舌苔,只见舌淡苔白腻,再摸摸脉搏,脉寸浮滑关尺沉细。再问胃口呢?他说胃口一般。大小便呢?小便略热黄,大便正常。 医生继续追问有没有去医院拍过片子,这时老张爱人连忙从床底下的筐里拿出一张片子,大概是几个月前拍的,片子显示有腰椎增生。依据多年从医经验,医生诊断他为寒湿浸注,经络痹阻,郁久化热,灼伤肝肾,便用独活寄生汤,组方独活45克,桑寄生30克,杜仲30克,川断15克,牛膝15克,桂枝15克,秦艽12克,细辛10克,防风1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石斛15克,密蒙花12克,夏枯草15克,共5剂,用水煎服。 五天后,医生特意去菜市场,又一次碰到她爱人,一见面就欣喜地告诉医生,老张的腰已经不那么疼了,而且还可以直起来了。于是,医生又给他开了10剂,上面的组方中减密蒙花、夏枯草,加豨莶草、鹿含草各30g。 两年过去了,老张的腰再也没有痛过了。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是治疗风湿腰背疼痛的著名方剂。原方组成:独活三两。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地黄、人参、当归、甘草、白芍各二两。孙思邈在方后说:“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意思是说,引起腰背疼痛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肾气虚弱,二是风寒湿冷。孙思邈针对上述两个原因,拟定了独活寄生汤,一方面补养肝肾,如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气养血,如四物、四君(无白术)。另一方面,用羌活、独活、秦艽、细辛、防风、桂心,祛风散寒胜湿。这样,攻补并用,虚得补,邪得除,补不留邪,攻不伤正,避免了单纯应用祛风湿药容易耗散气血的弊端。后世评此方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典范。 因此,这个方子主治的常见病,就是风寒湿痹症,即风湿、类风湿。该方专治风寒湿时间,主要症状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表现是腰腿疼痛、膝关节、肘关节、小关节、手脚会疼痛麻木,而且发冷,怕冷,越冷越疼,然后暖一点会好得多。此方还治疗一些肝肾不足,如出现一些腰膝酸软,夜尿多,还有就是气血不足,包括体倦乏力,身体非常的瘦弱,脉象细弱,舌淡苔白的,心悸气短,这都是气虚气血大亏的表现。这些症状多见于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以及肩周炎、慢性关节病等,都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 也有的患者听说此方的疗效后,自行去药店买药回去煎服,可吃完之后,发现效果不佳,就拿着方子来问医生。医生一看,可不是,独活的用量太少了,当然起不到效果了。独活有助表之功,偏走足少阴肾经,治下焦风湿,在此方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此方对胃肠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最好在饭后一两个小时服用。关节红肿热痛者不宜服用,痛风患者也不宜服用。 独活寄生汤方剂服用详解独活寄生汤服用有讲究 所谓“服用有讲究”,似乎应理解为用什么剂型疗效最佳。然而,本文所说剂型,既非传统的膏、丹、丸、散,亦非现代的中成药。因为传统剂型,既麻烦又不方便,且疗效不一定理想,而现代中成药由于药味固定,不适应临床辨证随症加减,从而影响疗效。那么,本文所指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旨在提高本方疗效的剂型(亦属传统的)和服用法。 腰部长期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甚则腰痛如刺,俯仰活动不便,证属瘀血型者,加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土鳖虫,去秦艽、防风、细辛。腰痛酸软,喜揉喜按,腿膝无力,卧则减轻,劳则加重,反复发作,证属肾虚型者,加附子、鹿角胶、菟丝子、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龟板,去防风、细辛、秦艽。腰部疼痛,酸软无力,遇劳加重,伴有畏寒喜暖,肢节活动不利,属寒湿型者,加制川乌、地龙、红花、白花蛇,重用寄生、牛膝、杜仲、当归、地黄、川芎。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1、独活三两(9g) 2~14、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各6g)[用法]上研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独活寄生汤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 独活寄生汤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 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独活寄生汤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 君药独活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又性善下行,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重用。 臣药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佐药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芎、地黄、白芍。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桑寄生兼祛风湿,牛膝活血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补肝肾、益气血。又白芍与甘草相合,柔肝缓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运用] 1.辨证要点 独活寄生汤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痹证疼痛较剧者,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减地黄、人参。 3.现代运用 独活寄生汤常用于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