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袍哥居然发源叙永

 宜昌石头书屋 2019-08-10

楔子

看过金庸先生《鹿鼎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今天我要讲的袍哥历史,就是清代和民国散布最广的民间秘密社会组织。袍哥又叫哥老会,也称为会党。它和天地会,洪门都有相同的起源,都是当时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

关于哥老会的发源,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笛研究后说:

根据袍哥的文献,1661年郑成功在台湾金台山立誓结盟,不久就派四川人陈近南到四川的雅安开“精忠山”,这是哥老会第一次在中国大陆的活动,所以四川被认为是哥老会的发源地。在清军攻陷台湾的时候,这些早期的文献被封在一个铁匣子里扔到了海里。

我没有通读过王先生的大作,不过我是有个疑问,他说的这个陈近南是历史上那个陈近南吗?不应该是四川人啊?而且跟我了解到的不太一样。我想作为一个四川人,其实不见得就对袍哥能够了解,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袍哥已经消失,虽然曾经参加过袍哥的四川老人还有,但是很多已经90岁左右,这些年我没有时间像王先生那样穷尽三十年的精力去收集研究,但是还是有一些方便地方,就是我是地道的四川人,所以我尽管把自己了解到的川南泸州叙永的袍哥情况写下来,对于了解泸州及川南近代史是一个很好的资料。也想大家能更多方面的了解袍哥历史文化情况。

一、叙永才是哥老会的开始吗?

在过去统称袍哥的,其实就是哥老会又叫哥弟会,又别称“汉留”(是《海底》中对哥老会的称谓),是以清初明代遗民组织的秘密团体,宗旨是“反清复明”。据说“汉留”始于郑成功金台山之会盟,首次“开山立堂”,定名为“金台山”,“名远堂”,凡入盟者,不分军民人等,悉照梁山故事,以异姓结为兄弟,一律以兄弟相称。又以会党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见面以大哥,老哥相称,故名哥老会或称兄弟会。

哥老又称袍哥,乃取《诗经?秦风?无衣》篇“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之义,即同一袍泽之兄弟。哥老会主要活动地带在长江流域,特别是四川。太平天国石达开,李秀成失败后,其部下有很多人相率加入哥老会内。相传道光二十六年(公元一八四六年)四川永宁(叙永)人郭永泰在福建渔人手获得郑成功《金台山实录》原本,托凌相阶略加增改名曰《海底》,又名《金大换》,从此规章大备,凡后之开山立堂者,悉以郭永泰原本为圭臬(即“标准”,“法度”)。

郭永泰在叙永开“荩忠山”时,会盟者达四千余人。不久“荩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开山立堂者龙以四川为最。

叙永袍哥的建成有迹可寻,是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先在叙永驻防之军营中组建。初仅有仁字的永信公,义字的永义公,参加的人员除制营中的官兵外,便是县内各衙门中的下层工作人员(一般称“跟房的”),和富家子弟与读书有功名的人;礼、方两字旗的人在清末始建。

ニ、叙永哥老会两大势力——平会与成会

这是叙永哥老会在清光绪年间特有的两大势力组织。

平会是哥老会中属制营中的官兵与来自下层社会中人组织的。这些人有的随军多年,有的久处偏僻地区山中,性情桀暴,不受礼法所限。平素各自标榜行侠仗义。但鼠窃狗偷,绿林豪强,横行乡里,很难节制。

哥老会中另部分出身书香人户或有粮在册的子弟便组成成会(大成会之意)来抵制平会。两会分立门户,互不相让(但又都怕祸事惹大,不好下场,便分别找外国人作后台。平会依仗法国传教士主办的天主教,成会依靠美国传教士主办的福音教。两会之斗,变为两教之争)。

两会互相械斗名叫“抬龙”。白日提刀持棒,斗殴频繁,打得头破臂折,流血满街。地方官吏没法制止。光绪壬寅、癸卯年间(公元一九零二至一九零三年)不但在两河、后山堡、落坝等地抬龙(癸卯年三月平会曾兆南、李树宣为首,成会余汉卿为首,两派在落窝坝拾龙一次,死者五十多人,伤者上两百。制营中滕德贵助平会,亦被打死,合葬在鱼凫乡团结大队四生产队大路边人称“公家坟”可能现在没有了),而且在县城亦打得难解难分,杀伤甚多,成为大案。川东道尹张泽也只好采抚缓和解之策调停。这种窝里斗的现象一度成为本乡恶习,实在令人伤感。

三、叙永哥老会的内部结构一一堂口

叙永有仁、义、礼、方四旗,又叫四堂,下设六道公口。即仁字的永信公,永福和;义字的营义公、永义公;礼字的礼宁公;方字智鑫公。总公口叫永镇公。至于仁字分公口的原因是清末永信公的兄弟伙杀害了黄二少爷(这人是当时一武官的二儿子),黄为人倜傥不拘与当时叙永的一些秀才,读书人交游甚厚。黄死的消息传至成都,当时叙永在蓉参加乡试的其友秀才得悉,便邀约江安、纳溪、合江的秀才组成社团,取名“永福和”要为黄二少爷报仇。

这一行动得到当时永信公的文理臣,张席谕赞同,便从信公中分出,另成一个堂口,定名“永福和”。义字永义公,因当时驻叙永的永宁营中官兵几乎全部参加,人多意见多,适其时舵把子李某某与这些“五爷”(军人)意见不合,于是由营中一哨官带头拖出一部组成“营义公”。这就基本构成了后来各个堂口的设定依据。

四、叙永哥老会各种活动名称和内容简介

1、大流与会事:大流是各公口对外统一名称:会事是一种权宜组织,上堂的人员要与下堂的通气便参加下堂口的会事,还有外地来叙永“归标”的人原住地的“字”与叙永不同,也参加相应公口的“会事”,仁字没有会事,义字起才有,如营义公的大流叫营义公,会事为仁义和;礼字的会事叫福得同,方字的会事叫孝和社。

2、座次:座次的用字各公口都相同,正(大)夭(二),春(三)吾(五)、交(六)分(八)、旭(九)早(十)、太(大老么)肖(小老么)。(这些属于袍哥的黑话代替数字)

3、背靠:这是各公口对外取信于人的专门用语。书写在文书背面。目前仅知叙永义字永义公的背靠为“同心协力,川贵常青”,方字智鑫公的是“宝珠鱼既,鹏程万里”。

4、“摆香堂”,又叫“谈大皮盘”,是哥老会中遇有重大难决的事情发生,进行公开调解或处决犯了罪过的兄弟伙的集会。其中摆香堂是最严厉的一种,不轻易举行,交搁的言语中“三刀六个眼,七十二块碰石头,自己挖坑自己跳,自己安刀自己靠”,就够吓人了。

5、“靠袍哥”:这是相当重的纪律处分。凡犯有红面示兄,不敬长上,欺凌同辈,淫人妻女,抓拿骗吃,偷盗扒窃等不法行为,将其袍籍暂时取消。

6、“出言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有事到外地求人帮助,到目的地找当地袍哥组织投到。另一种是哥老会中的人犯了罪过,不接受惩罚,需要“挂黑牌”暂不承认其有袍哥籍,向其他公口传报某人因犯何事袍哥籍被挂起来了的口头通告。(现在已经转换成说狠话和脏话的意思了。)

7、会期:每年三次,各公社相同,夏历五月十三的“单刀会”,腊月下旬的团年,这两次会期都可接收新的人员入会。七月十三日的中元会专为已故拜兄化袱,商讨办团年的任务。

五、历史上叙永哥老会的人数及人员成份

叙永各公口盛时人数及其人员成份:仁字的永信公在城区约有四百人;永福和在城区约有七百人(一九四八年所摆席数分别为五十与八十桌)。乡间人数不详。参加的人多为绅粮、有钱、有地位的人。但在四十年代已大変了。所谓仁字旗的“顶子”之说不存在了。义字的营义公在城区有一千二百人,永义公有五百人左右。

在叙永各乡镇、云南的威信、镇雄、贵州毕节的赤水河的人数不详。这两个公口的成员多为做生意的商人,小手工业者,中下层公务人员。特别是铜梁、大足、壁山来叙永做布生意的,开机房的。另外还有吃粮当兵的。虽有义字旗的“锭子(拳头)”之说,但四十年代也不存在了。

礼字的礼宁公约有四百人左右,都在城区,成员以小商贩为最多,另外为无业的游民。方字的智鑫公有七百人左右,其成员多为小小贩,挑、抬下力的,没有固定职业的。另外为“剪边刷绺”、“走江湖”、闯绿林”、无业游民和“跑滩”、“洗手隐居”的好汉。

六、清末至一九四九年叙永各公口执事人员

(一)永福和的舵把子(首领)首推文理臣,他是清末的秀才辛亥革命时是叙永起义领导人之一,护国之役亦出了不少力,后当过团练局长、实业局长等。六十寿辰时附近州县八百多个码头派人来祝寿、送礼,另外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对安抚巨匪李洪勋(即李洪兴)曾出了大力。

文理臣之后为马武卿(回族),再后为朱锐卿(大盐商)、吕汇川(盐业巨商,曾任云南宣威县长),蒲伯民(叙永商会会长),过后为李秋涵(曾任团防局和县经征处主任,又是叙永青帮的头头)等先后续任舵把子。

(二)营义公的舵把子以赵辉武最为有名,赵是“制营中小武官,曾参加同盟会,熊克武来叙永时与赵过从甚密,赵死后相邻各县都派人来吊唁。出殡时,路祭上百座,执绋送柩的连绵几条街。赵后为葛海清、白海云、周鑫武、魏俊天、丁席臣、王黎陬等人相续掌舵。

(三)永信公舵把子有李树森(武术家,外科正骨专家)、宋朗辉(世家子弟)、三排有章向北。

(四)永义公的舵把子有路永环、洪悦宾、李明宣等交递而任。

(五)在仁、义两堂公口中“行三坐五”的大管事有胡玉龙、何银奎、秦广能、邱德玉等。

(六)礼宁公的舵把子有游子云、曾昭文、刘光儒等,管事有冷其香等。

(七)智鑫公(方字)的舵把子有吴子云、杨包、杨兴发,管事有晚清泉等。

以上就是叙永袍哥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袍哥被取缔,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