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又以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道德经》 应道友留言要求,今天解读《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上一篇对第三章(浅谈《道德经》: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做了解读,重点解读了:弗为,而无不治。 第七十七章,主要是讲:道可自正。 并以天之道和人之道来举例,何为道可自正? 这章如果能正确的理解,将对理解整篇《道德经》,有非常大的帮助。 普偏解读 本章中的重要一句话:“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有以下几种普偏解读: 1、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2、天道就那么公平,你这里多了,他一定给你拿掉一点,少了又会补上一点。人类却不像天那样公平,人们锦上容易添花,更有损人而利己者,所以人道会受惨痛的报应。 3、大自然的规律,遵循的是减少多余的去补给不够的。人的处世原则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已经不够的去奉献给有余的。 这三种解读,其实表达的意思差不太多,重点都放在减少和补足上。 天之道:减有余,补不足; 人之道:减不足,补有余。 一正一反,一阳一阴,这种解释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们把整章解读完,再回头解释这两句,看看怎么解读才是最正确,最合理的。 道老解读 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拉弓射箭的原理: 射箭不是简单的机械发射,弓是人体作用的能量贮存和转换。箭的飞行,是靠人体控弓做功变为弓的弹性势能,撒放后,弓又把弹性势能转变为弦推动箭发射的动能。 因此,射箭完全是靠弓体内部的能量转化,射箭过程是一个能量内部转换的封闭系统。一切射箭技术都必须遵从这一封闭系统的力学原理,射箭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外力的参与,也就是说外力要等于零。 天之道,就像拉开的弓的工作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把人体作用的能量,通过弓身和弓弦进行能量转换,行成自然力量,对于弓来说,人的作用不是用多大力,而是在寻找平衡和消除外力,从而让弓自身完成势能转换,以弓自身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推动箭发射出去。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拉弓射箭看似是人力的作用,其实是弓自身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人所起的作用只不过是通过外力来平衡掉外力,以达到自然平衡,把外力减为零,从而达到弓的自身平衡。 世上万物都有一套自己的自然法则,这套法则不会以人的行为而改变,人只能融入进来,与道合一,即天人合一。 在这里就人弓合一。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之道。 万物的自然法则,都是作用与反作用,能量是相互转换的,这就像拉开的弓自身,吸收外力但又可以化解外力,最后释放外力,以达到自然平衡。 人之道。 很多人解读这一句话,是与天之道反向解释,认为人之道是违背天道的。 这么解读合理吗?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我们崇尚的是优者奖,劣着罚,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要发展都是用的这个“道”---优胜劣汰,这是现实,这就是所谓的“人之道”。 你的作用力强,我就帮你再加把力; 你的作用力弱,我就不再帮你。 当然,老子讲的道,那是没有利弊奖罚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但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德就是人为的平衡之道。 人之道,就是上天之德。 孰能有余而又以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什么样的人能按天道行事? 遵守自然法则的人,即圣人。 圣人弗为而治,遵守自然平衡,不打破自然法则,事情做好了,那是道的作用,不是“我”的作用,天道如此,因此圣人不会把功劳记在自己身上,更不会在乎自己的“身份地位”。 圣人没有改变自然法则的想法,自然法则也不需要改变,自然而然,所以不会把自己看作是有才能的人,都是天道如此。 圣人之道和人之道,有何区别? 圣人之道:遵守自然法则,没有分别心,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只有道,没有德。 人之道:人人都是有良知的,也有上天之德,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该表扬,什么该批评。 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 这句话,更多的解释为:为而不抢功,功成而身退。 而我的理解是: 圣人以自然法则行事,不会去改变自然法则,即为而弗有。 成功了那是因自然法则而成,不是自己的功劳,即成功而弗居。 读后感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天之道就是自然法则,就像拉开的弓,弓箭能吸收外力转化为自身的力量,并进行能量转换,并最终通过箭把能力释放出去,而回归于平衡,这个法则就是道。 高处的水满了自然流到低处,低处的满了就流往更低的地方,这是地球引力的法则,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这也是道。 我以前,经常跟别人举一个例子,有的人把这个例子看作是安慰人的话,而有的人可以悟出一点道理,本篇结尾,再叙述一下。 人生活在这宇宙中,身体、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平衡的系统。 一个人如果财富多,其实他是打破了平衡,那么其它方面拥有的就会相对变少,财富多,一定会因财富所带来的物质变化,从自身其它方面受到天道自然平衡,来平衡自身财富。如疾病、家庭幸福、精神压力等等,甚至会发生意外突发事件,来强制平衡。 人体就像一个拉开的弓,要让他自身运转,完全卸掉外力不可能,但可以将外力完全平衡掉。 穷人也是一样,也许你没有钱,但上天会给你平衡,从而得到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再或者是坚毅的性格。 一个人的失与得,差不多都是平衡状态。你在这方面失去了,便会在那方面获得:你这段时间得到了,另一段时间又可能失去。 当然富与穷,都是人为赋予的一个相对属性,只是一个标准而已,在道面前,没有贫富之分。 道的作用也不在于你是富还是穷,所以不要因为举例而产生误解。 道的反作用是平衡,平衡的结果是回归于道。 《人生的金字塔》中有这样的叙述: 1、人生的金字塔有三个支点:一是自我的生理平衡,二是自我的心理平衡,三是自我与环境。三个平衡中的任何一个平衡失去,都有可能导致其它两个平衡的失去,使人生瘫痪。 2、人不可能总是处在平衡状态,健康的人生状态是:三大平街不断被打破,又不断恢复。我们的身体内调节随时都可能发生问题,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时时都在发生变化,昨天是座上宾,今天可能是阶下囚;昨天是穷光蛋,今天可能是大富豪。心理调节能力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生的金字塔就会不断摇晃。 用“张开的弓”来比喻自然法则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相对性。 正是因为自然法则本身的作用和反作用,所以有道之人要保持相对性的平衡,以免遭受自然法则的反作用。 所以圣人“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都是为了保持自然法则本身的平衡,不去激发因打破自然法则平衡而产生的额外反作用。 道能自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