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豫园 万花楼景区

 yingpn 2019-08-10
   万花楼景区主要有鱼乐榭、亦舫、两宜轩、复廊、万花楼等景观。万花楼景区的特色是藻饰精致,曲栏迂回,布局巧妙,给人以感悟想象的空间。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进入万花楼景区随即向右有一榭突出溪流之上,凭栏观鱼,自然领会小榭取名“鱼乐”寓意。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取名“鱼乐”蕴含着园主人对庄子的仰慕和避世隐逸的心情。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中国园林追求理趣,贵在含蓄,常在有限的空间采取分隔方法,以产生空间无限的艺术境界。分隔有虚实两法。在鱼乐榭可以欣赏到一处生动的虚隔产生无限遥想的景观。榭前小溪,长仅数丈,一饰有漏窗和半圆洞门的粉墙,不落水面,横临溪上,小溪从拱型墙下淌去,让人产生“小溪不知流向何处”的遐想。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墙体现了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从鱼乐榭的左侧“复廊”入口处观赏鱼乐榭及其周边景色,同样宜人。鱼乐榭周围古木参天,凭栏可观池中游鱼。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从鱼乐榭旁有一株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深受游客喜爱。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从鱼乐榭左望可见“复廊”间一方形小亭,亭中有匾,所题“会心不远”。周围树木葱郁,同样景色宜人。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鱼乐榭东有迂回复折长廊,称复廊。复廊东段用墙分隔为二条。两条皆可行人,故游廊被称为复廊。这复廊南宽北窄,据说在古代男人走南边,女人只能走北边,体现了男尊女卑。豫园复廊长度仅12米左右,但在空间的划分和景观的组织上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复廊平面三折,变换着游人视线的角度。廊中间的实墙上开了一些形状各不相同的大漏窗,从窗洞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小品图画,匠心独到。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复廊北有状如船舫建筑,名“亦舫”。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亦舫”内景。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两宜轩位于复廊的东出口南侧,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两宜轩”外景。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两宜轩”内景。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万花楼前的一株古银杏已有430余年树龄,树高26米,冠幅13.8米。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万花楼前庭院有古树两株,一是430多年的银杏树,一是100多年的广玉兰。此处也常常是游人相对集中的地方。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东出复廊,便见万花楼。楼二层,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明代此处称花神阁。清末楼内供奉城隍神小像,以人神仅咫尺相隔而取名“神尺堂”,建国后改称“万花楼”。楼下四角还有四幅梅、兰、竹、菊图案漏窗,映衬楼名。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万花楼内景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目前豫园门票的背景图,就取材于此处。

上海:豫园 <wbr>万花楼景区 庭院小溪对岸粉墙下,花石点缀其间,山石间有兰草、迎春、黄杨、杜鹊、翠竹以及应时盆景,点出“万花深处”的寓意 万花楼景区的特色是藻饰精致,曲栏迂回,布局巧妙,给人以感悟想象的空间从万花楼向东(照片左侧门洞进入),过“穿云龙”墙,便由万花楼景区进入了点春堂景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