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网络上,古风歌曲可谓风行一时,而花粥的《盗将行》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尽管歌词文理饱受争议,但还是吸粉无数,翻唱者犹如过江之鲫。音乐么,毕竟不是文学作品,好不好听只有耳朵知道,歌词意会即可。 伴随着古韵满满的旋律,《盗将行》为我们描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些似断非续的言辞更像是少女的哽咽,反而拨动了听者的心弦。然而,能打动我的并非那段不食烟火的情爱,而是主角将功名富贵豪情一掷的洒脱。 盗将行封面 谢绝策勋十二转,想为你窃玉簪,入巷间……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啊,心中的执念才是他们血战沙场的初衷,一个为了心爱之人,一个为了忠爱之国,区区荣华富贵又算得了什么? 把功名富贵一掷轻,说起来容易,要知道《盗将行》的故事可是杜撰的,戚继光也没有拒绝封侯,世上哪有把到手的房子票子官帽子往外扔的人呢?当然有,华夏五千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其中最洒脱的还是个和尚,那就是明代的姚广孝,人称黑衣宰相。 姚广孝与明成祖 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们挑选了十位高僧,为他们讲经祈福,希望用佛法加以感化,使其安分守己。诵经礼佛就可以清心寡欲了吗?老朱可能忘了,曾几何时,他也是个和尚。就在其中的一件袈裟里,隐藏着一颗吞吐天下的雄心,它属于姚广孝,倾动天下的道衍和尚。 出于对佛家的尊重,朱元璋让这些僧人自由选择要跟随的皇子,姚广孝独具慧眼,一下就相中了燕王朱棣,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意向,造反。 明太祖朱元璋 然而,这个整日在边关抡刀砍人的朱老四对主动搭讪的道衍和尚并没有好感,因此很不走心地问他为啥选我,没想到对方是个直男,很认真地回答说:“我能送你一顶白帽子。”这下走心了,朱棣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万分激动的说:“你作死啊!”等冷静了一会儿又告诉对方:“随我来,悄悄的。” 尽管朱棣的文化水平不高,可王上加白是个什么梗还是知道的。我想朱棣接纳姚广孝最原始的动机并非是老姚嘴里的白帽子,他只想把这个疯和尚拎走,省得对方在老爹眼皮底下说胡话,没想到竟是捡了天大的便宜。 姚广孝说朱棣 自从进了燕王府,姚广孝就没日没夜的给朱棣念经,内容只有一个:论造反的必要性。与现在的某些专家学者不同,姚广孝带给朱棣的不仅仅是心灵鸡汤,他把可行的方式方法也介绍得详尽入理,说得朱棣热血沸腾,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尽管这对儿造反达人一拍即合,但他们却不敢贸然行事,因为朱棣的老爹朱元璋还活着,造他的反跟找死并无差别。公元1398年六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次年八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在这场历时四年的皇权战争中,作为朱棣的谋士,姚广孝运筹帷幄奇计百出,使燕军屡屡以弱胜强,并成功化解了其中最大的一次危机。 公元1400年,朱棣带着全部家当在东昌迎战朝廷主力,不想明军统帅盛庸设计巧妙指挥得当,致使燕军遭受了空前的惨败。 东昌之战燕军精锐丧失殆尽,大将张玉战死,更为致命的是,燕王朱棣的信心也降到了冰点,他遗憾的对姚广孝说:“放弃吧!我已经厌倦了这种艰难,还是跟大师一同出家吧!”在确认对方没有开玩笑后,姚广孝放下了手中的木鱼,一把揪住朱棣的衣服,厉声吼道:“无法回头了!我们是乱臣贼子,败了死路一条!” 在姚广孝的鼓励和帮助下,燕王朱棣走出了战败的阴影,最终在此后的夹河之战中击败了盛庸,使燕军的士气重新振作起来。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姚广孝的坚强意志,以朱棣为首的燕王集团必将陷入分崩离析的险境。 燕明东昌之战 尽管朱棣多次击败朝廷的军队,但他始终无法突破盛庸的山东防线,双方反复拉锯,战事陷入了僵局。朝廷用全国抵一隅,粮草兵源取之不竭,而朱棣手里仅有几座城池,耗下去燕军必然失败。就在朱棣一筹莫展的时候,姚广孝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打不动绕过去,擒贼要擒王,直截了当。 公元1402年年初,十万燕军犹如脱缰的野马,无视一切城防追兵,不攻坚不恋战,直插帝国的心脏应天。同年六月,燕军攻入京师,建文帝朱允炆将皇宫付之一炬,从此不知所终。 大明江山从此易手,朱棣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在对待功臣方面,朱老四明显比他爹要厚道得多,别说活着的,就连死去的张玉也让后代得到了一份荫封。作为靖难的首功,姚广孝自然要位极人臣,朱棣几次劝他还俗,并赐予府邸、宫女,但全都遭到了拒绝。鉴于大战过后百废待兴的局面,姚广孝答应以僧人身份入朝辅政,但工作干完仍回寺庙,继续诵经礼佛,史称黑衣宰相。 我本佛门弟子,涉足尘世只为胸中抱负,天下即定心愿亦了,只想回到佛祖驾前,青灯古卷,晨钟暮鼓,为那些因我而死的亡灵超度。 公元1418年,姚广孝在北京庆寿寺病逝,终年八十四岁,明成祖朱棣罢朝两日,以僧人礼将其厚葬于房山,并追封荣国公、上柱国,赐谥恭靖。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