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丨阅读随札(2)“史料篇”

 依然叶 2019-08-11

高中历史统编教科书阅读随札(2)

史料篇

2017年12月29日,教育部教材〔2017〕7号通知发布,正式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历史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终版本确定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史料实证被认为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如今统编教材编写完成,即将投入使用,我们注意到,“史料”的分量在教科书中极为突出。今天,我们说说教科书中的史料。

前者“插图篇”我们已经提醒过作为“史料”的图片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其他文字史料更是丰富,为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参考、借鉴和最直接的帮助。

教科书中设置了“史料阅读”栏目,作为直接提供史料的一种方式,只是把史料原文抄录下来,不作任何提示,供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但是这里的材料有怎样的价值、该如何使用,包括要不要用、怎样用,都需要老师们自己拿出意见,为教师的教学实施不作任何限制,这当然是希望引发教师的专业能力呼应,老师们大可以做出经过独立思考的有个性的设计安排,其实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即使教学中不用,也应该是仔细阅读之后的选择放弃,而不是熟视无睹,因为材料放在学生面前,学生思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是会提到老师面前,没有任何准备的应对难免是失当的或不完善的。

当然,教材也并没有完全放弃给师生提供直接的参考和学习模仿的示范,“学思之窗”、“问题探究”等栏目中也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对于这些史料,材料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所侧重的方向也各有不同,传递出重要的信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既要注意问题和材料本身,也要注意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呼应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面对一段陌生的史料可能有怎样的发现、提出怎样的问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端倪。

比如引用《荀子》中“强国篇第十六”的一段,设问“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探讨秦良好的吏治在秦崛起与统一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把史料中的观点与认识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观点与认识相观照,以便对所涉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而引用《上林赋》《江南》《行行重行行》则侧重“阅读上述诗赋感受体会”,至于引用《阿拉伯通史》和《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提出“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很明显的强调了不同史料之间的互动,如此种种。我读的粗疏,有赖于大家的进一步发现。

至于其他各种栏目的设计,包括“历史纵横”、“学习拓展”,尽管其叙述方式是对历史的转述,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其阅读过程也完全可以或者说应该有阅读史料的意识,咬文嚼字的细致入微、绝不轻信的批判质疑,这些史料研读过程中应有的自觉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历史的学习不只是要知道过去曾发生了什么,也要知道这些被知道的过去是怎样记录下来的,这些记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值得相信。

还有一点,我很希望得到更多的共鸣,那就是我一直把教科书本身也当做一种史料来看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与这份特别史料的制作者,也就是教科书的编者展开更深入的、更有价值的对话,任何一本教材呈现出现在的样子,都不是自然而然的,其中包含着各种的努力、坚持和扬弃。不知道我的这个看法能得到多少同情,到现在为止,我仍然接受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