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对「结节病」了解多少?

 Zhaojunchao404 2019-08-11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罕见病。其特征是:任何器官都可出现非干酪性肉芽肿(noncaseating granulomas )。

回顾这个词的来源,Sarcoidosis 一词来自于希腊语 sarco,其意思就是「肉」(flesh),而 idos 的意思是「像」(like),sis 的意思是「状态」(condition),组合起来就是「像肉一样的状态」。也就是说:该病的英文单词本意就指向「非干酪性肉芽肿」病变。

1
历史

1877 年,Jonathan Hutchinson 在伦敦报道第一例结节病。当时,他根据病人的姓氏命名该病,即 Mortimer ' s malady。当时该病人的主要为面部和肢体的皮肤病变。

1899 年,Caesar Boeck 则进一步扩展了对炎症性肉芽肿病变的认知。他对周围淋巴结和皮肤结节做了病理解剖,认为这是一种多发的良性肉瘤样病变。基于此,Caesar Boeck 首先使用了 sarkoid (sarcoid) 一词来命名该病。

首先认识到这一个系统性病变的为瑞典皮肤病专家 Jorgen Schaumann,但他认为此病是结核病的变异型。

1953 年 Sven Löfgren 报道了经典的急性结节病综合征: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皮肤结节样 红斑,常伴随关节炎、发热和葡萄膜炎。

随着对该病后续研究,我们知道这种炎症肉芽肿病变可以累及任何脏器。我们无法精确预料具体哪个器官会受累。而每个患者间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已知超 90% 结节病患者的肺部会受累。淋巴结、皮肤、眼睛也是常受累的器官。

结节病患者的胸片改变,可见两侧肺门的淋巴结肿大

2
流行病学

结节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但不同族群背景的患病率差异较大。需注意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跟各国的诊断标准差异有关。尚没有统一的公认标准来做各国各地区的流行病学调研,从而确凿地区、族群的差异性。

一般认为北欧患病率相对高。瑞典人则为 10 万之 64 人。而葡萄牙裔的患病率是 10 万之 0.2。在美国,非洲裔(10 万之 35.5) 是白人的 3 倍(10 万之 10.9)。非洲裔的终生患病风险是 2.4%,而白人是 0.85%。

日本的患病率约为 10 万之 3.7。很可惜的是,我国并没有足够可信的流行病学调研数据。也就是说,中国的患病率、年发病率等数据是缺失的。

根据美国的数据,女性发病略多与男性。而且女性的眼睛和神经系统病变更多见。虽然所有年龄段都可以罹患该病,但主要是 20 岁--40 岁间。另一个小高峰是 50 岁后,65 岁左右----女性更明显。

不同族裔的临床特征也有差异。白人更常见皮肤的结节红斑(erythema nodosum),他们有较少的肺外表现。白人的年龄矫正后的死亡风险也偏低。而日本人有更多心脏和眼睛病变。而非洲裔有更严重病变和更高死亡风险。中国人的结节病特征如何?尚无足够可信数据说明。

不同族裔背景则有不同的流行状况

3
病理与病理生理

结节病的典型病理学表现为:非坏死性肉芽肿,致密的中央区充满了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和 CD4 阳性 T 淋巴细胞;周围包绕着 CD8 和 CD4 阳性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更外围由透明胶原蛋白层包绕。

少数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血管周围有包块,该包块含多个相互融合的肉芽肿和肺实质坏死部分。

结节病的非干酪样上皮样肉芽肿和巨细胞肉芽肿

急性结节病患者组织活检,中央结缔组织嗜酸性坏死

结节病肉芽肿的形成往往由外来抗原引发的,后者可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为抗原提呈细胞。由抗原引发聚集的巨噬细胞会转化为上皮样细胞。炎症介质的进一步刺激会促进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融合为多核巨细胞。随着肉芽肿的成熟,这些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少数多核巨细胞会形成致密的中央细胞簇。

那么抗原是如何来的呢?这可能涉及到:

1. 职业和环境暴露:2001 年的 911 恐怖袭击导致世贸大夏倒塌,。当时有很多人暴露于粉尘中。后续调查发现,暴露于粉尘人员的结节病样肉芽肿性肺疾病风险显著升高。

2. 已发现众多微生物可能是结节病的病原体,尤其是分枝杆菌和丙酸杆菌。也似乎能找到其他病原体。现在确定它们不能直接导致结节病,但它们到底是如何参与发病的,仍不是很清楚。

除了环境因素外,也存在基因背景因素。研究发现:无论是族裔差异,还是亲属间患病率变化等,都提示遗传参与了该病。

编辑 | Seawee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