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 来自印象帝国 00:00 03:51 探访日期:2016年9月4日 探访方式:骑行 单程距离:7.2公里 目标名称:保定城隍庙(古城宾馆) 推荐指数:★☆☆☆☆ 备注:—— 保定城隍庙位于河北保定市。城隍作为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据方志学家、原《保定市志》主编尤文远撰写《保定城隍庙史话》记载:城系指四周围的城墙,隍是环城的濠,以城隍护卫城池。 保定城隍庙原为清苑县城隍庙。北魏太和元年(477)置清苑县,县城在今省监狱、马庄一带,于城内建城隍庙。北宋淳化三年(992),保州城移今保定旧城,在北城新建城隍庙(今古城宾馆)。金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屠保州,城池与城隍庙尽毁。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蒙古军保州等路都元帅率部于满城县移镇保州,在重建保州城时复建城隍庙。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保州升顺天路,改名顺天路城隍庙,顺天路治与清苑县治同在一城,为区别等级,在城西南隅建县城隍庙废于清同治初年(1851)。……(见史理广《保定道教琐记》)明洪武三年(1370年),依敕令再建保定府城隍庙(洪武元年路改府),城隍神为二品官衔的威灵公。至成化十四年(1478),洪武三年建的庙历时108年,庙宇腿颓败。江夏刘观(字亚元)由真定府迁保定知府,节缩公帑,捐舌俸资,鸠工选材,效京城城隍之制,建正殿五间,……在城隍庙左右分建二司神祠(左为保护地方之土地祠,右为保护生育之子母宫),……见史理广《保定道教琐记》) 保定城隍庙建于北宋初期移建城址时。金贞祐元年(1213年),蒙古军屠保州(今保定),城隍庙毁于火。金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重建城池和气势雄伟的城隍庙。元末,再毁于战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城隍。翌年,保定府奉命按官衙署款式改建城隍庙,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法、德、意侵略军入侵保定,城隍庙被盘踞保定北城的德国军队焚毁。次年,由民间集资重建,因财力不足,比原建筑简陋。慈禧太后、光绪帝由西安返京,途经保定,追封被联军杀害的直隶布政使、署理直隶总督延雍为直隶都城隍,该庙改为都城隍庙。1923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予以整修,重新塑像,新盖殿宇,庙前广场南端的戏楼亦修饰一新。 数百年来这里一直为全市最繁华地段儿,尤其每年春、秋两次庙会,引来大批商贾、香客,买卖兴隆、购销两旺。民国时期,这里形成有名的商业游乐中心:平时估衣旧货、干鲜果品、糖果糕点、小吃茶摊、古玩钟表、丸散膏丹、花鸟虫鱼,修脚拔牙、点痦子、说书、唱大鼓、说相声、拉洋片、变戏法、练武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到了庙会期间除了搭棚唱戏,还举办大型“戏隍出巡”的游行,高跷、舞狮纷纷出场,热闹非常…… 20世纪70年代初,将城隍庙改建招待所(今古城宾馆),仍保留五楹城隍大殿为会议室。2006年经有关部门协商,交由道教管理,重新塑城隍像,为保定道教书画家、河北省道家书画院会员崔信良杰作,现为保定市道教协会驻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为城隍庙题写了匾额,保定市道教协会刘崇汉会长编撰了大殿楹联。 修缮中未能进入 原古城宾馆大门(城隍庙大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