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理解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12

舍生成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于追求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苟且偷生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牺牲性命而成就仁德的!

要想透彻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是需要回归到“仁”这个词上面来,仁是有两个人组成的,也就是说他是一种相互的,带有社会性的词汇。

我们一般人理解的“仁”大概就是无私奉献,牺牲自我成全别人的意思,甚至很多人将“仁”看成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当然,这也不能够怪你们,孔子还在生的时候,他的弟子中就有很多人对这个词汇不太理解,具体详见论语,这里不做过多的描述,仅仅摘取宰我和孔子的一段对话给大家看,“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这里宰我就问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其大概的意思是老师你整天教导我们要“仁”,那现在是不是有个人说井里面有仁的话我们也跳下去寻找仁?孔子这里回答了他,告诉他不是这样的,君子会追求仁,却不会轻易的将自己陷入险地。君子虽然可以被欺骗,但是不会被愚弄。

另外,从子路救了落水的人接受了别人馈赠的一头牛,事后孔子认为“子路接受别人的报酬很对,这样今后大家就会积极的救助落水的人了”,从这件事情来看,孔子并不是要大家一味的追求仁德而不食人间烟火了,而是非常开明的顺应人性的引导众生。

所以“仁”应该是一种为人处事能够做到互利共惠的境界,又由于在自然界种族的繁衍与存续是大于个体的,所以当个人与群体只能够二选一的时候,那么仁人志士就应当“舍身成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