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验二则

 柴桂苓 2019-08-12

大黄黄连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有大黄、黄连二味组成。后经宋代林亿考证,本方当有黄芩。

本方服法不同,功效亦异。《 伤寒论》用滚沸如麻之汤浸渍分服,重其无形之气,不重其味,取轻扬上达,可攻邪热凝聚之痞。正如徐胎云:“此又法之最 奇者,不取煎而取泡,欲其轻扬清淡,以涤上焦之邪。” 又日:“治上焦之泻剂,当不煎,以生为主,此亦治至高之热邪,故亦用升药。” 是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金匮要略》泻心汤则水煎顿服,苦寒之味,可深达血分,清热,除邪,通腑,降逆,俾气顺而血不逆,故可治上焦热盛动血,如吐血、衄血等证。近年世售成药“三黄片”,成份与泻心汤同,虽服用方便,能泻火通便,然治上焦郁热不及渍法之效速。临床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而更其用量,沸水渍服,对上焦郁热及心下痞热,多取满意效果,而无泻下之弊。


例1食滞脘痛案

景某,女,66岁,1985年10月 24日初诊。主因吃花生引起胃脘疼痛,嗳气频作,大便干结,伴全身乏力,咳嗽,舌苔黄,脉沉缓。证属食滞胃脘,郁而化火,治宜清热泻火,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大黄3克、黄连3克、黄芩3克 ,日一剂,沸水渍5分钟,去渣顿服。10月30日复诊。自述初诊取药后,感药少量轻,心甚疑之,既服四剂,气降腑通,肠润痛止,始信药证相投。



例2口鼻 生疮案

高某,女,51岁,1985年9月14日初诊。素体阴虚,痰热内蕴,口舌糜烂,每年间断发作数次。近日又复发,口鼻生疮、结痴、流黄涕。伴心烦、寐差,口千舌燥,苔薄黄欠津,脉细滑。证属心火上炎、肺壅温热,治宜清泻上焦郁热,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大黄3克、黄连3克 、黄芩3克, 日一剂,沸水渍5分钟,去渣顿服。连服四剂即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