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帮孩子解决问题,沟通却不得要领,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记忆师雷鸣 2019-12-23

我认为良好沟通前提,要先了解自己的情绪。

我们是否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尤其是自己的情绪变化,对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孩子犯错了,我们内心情绪激动,动不动地就给孩子打上身,说话也非常严厉。如果孩子小,还能被我们震慑住,但是孩子大了,这样的方法就不适用了,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还会顶嘴甚至还手。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效的沟通,甚至是负面的沟通,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矛盾重重。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能觉察到内心情绪的变化,根据孩子犯错的大小,选择出适当的表情,严肃而活泼的与孩子交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与孩子交流起来,孩子才不会觉得我们仅仅是为了发泄我们自己的情绪而处置他,而是真正要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引导他改正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时候,我们也要体会到内心的情绪变化,同时也要尝试去感受孩子的内心感受,感受下孩子的情绪激动是否过火或者不及了。比如,取得一点成绩就忘记啥了,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收不住的感觉,这说明孩子情绪激动得很,但这种激动偏过了一点点,家长要适度地给孩子降降温;如果孩子取得成绩了,表现却无所谓的样子,可能就存在问题了,就要考虑是孩子的原因还是家长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的深挖。

我家里就是这样做的,孩子8岁左右,成人可能会以为他们听不懂内心情绪感受,其实不是的,他们一样能感受到这些情绪的变化。反倒是我们成人,可能都习以为常,对自己的情绪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反而可能会有点麻木,将情绪隐藏太深。

带着孩子的这几年,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的情绪认识更清楚,更明白了。如果没有考虑到与孩子沟通,我也不会在情绪锻炼上体会这么深。与成人交流,可能偏向于当下的利害关系,但与孩子交流沟通,考虑这些是没有作用的,就是要看我们家长能不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借此机会,我们也顺便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化,学着去了解自己的内心情绪感受,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

高质量的沟通是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之上的。

对于很多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时期,要真正与他们交流起来,一样是需要心与心的交流。父母愿意放低身段,切实地融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去感受孩子交往的朋友、玩耍的游戏等,看看他们与什么人交流。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朋友,我们适当的认可他们这些朋友,尤其是朋友中做得很不错的那些人。与孩子有了共同的话题,就让父母与孩子建立了交流的桥梁,把心连接起来了。

接下来,父母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进一步的感受孩子朋友的品性,甚至和孩子一起玩耍,实地体会一下孩子朋友的性格。然后下来,慢慢与孩子一起交流谈心,说说对他身边朋友的认识,了解下孩子是如何识人、如何辨别一个人的好坏的。只要能达到这一步,我们与孩子的交流就会比较顺畅了。

找机会让孩子体验父母的生活,看看父母在为他们的成长所付出的汗水,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的辛劳。同时让孩子用心地去体会和认识父母,让孩子走入到成人的世界中来,引导出孩子为家人奉献的心灵感受。

对于一些孩子一定要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能够为家庭做出贡献,孩子们的内心会更容易宽和下来。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父母的位置,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去激励他们,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

孩子能够与父母做到情绪共鸣,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就会非常的顺畅,容易很多。如果做不到情绪共鸣,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隔阂,无法正常沟通。

结束语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除了要用语言和行为这些外在的方式,还要运用情绪这个沟通的关键元素。只有体会到我们自己的情绪,体会到孩子的情绪,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