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误解了中医?

 tjboyue 2019-08-12

大家好!现在是《中医的脚印》读书会时间。今天我很高兴,原因是没想到《中医的脚印》获得了不同层面读者的热情好评,而且还上了2017年第三期“中版好书榜”。有一位读者说:读这本书有种舍不得读完的感觉。还有一位读者,他是一家出版社的财务人员,看了这本书后去给他们社领导建议要多出这样的书。看来《中医的脚印》至少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

当然,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比如有一位资深的媒体人,曾做过腾讯健康频道的主编,她在她的朋友圈里(特别加注都是西医)发了一张这本书的图片和几句积极的评价,结果遭到一顿围攻,说她是“叛徒”。我知道这会影响她的人脉和未来的工作利益,所以开玩笑安慰说:你告诉你的朋友们你不是叛徒,你是打入中医核心的卧底,将来攻破了中医的核心,中医就会彻底灭亡了。

谁误解了中医?

说到核心,我认为中医体系的核心是以五脏为功能架构,以气血为物质基础,以经络为联系系统所构成的一种对生命的认识和方法体系;其中它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自然和灵与肉的融合。

比如五脏。中医的五脏从一开始就不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一组功能单位,五脏理论是以心、肝、脾、肺、肾为功能符号的五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学问。这门学问有二个突出特点:一是五脏依据五行的属性把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联系是开放的,无边无际的。黄帝内经列出了它的一半,这就是书中的“人体五大系统图”,其中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界的气候、季节、颜色等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了中医追求自然的一种生命观。第二个特点是“形与神俱全”,就是刚才提到的第二个核心价值观:精神与肉体的融合。古人最强烈表达心和身、灵与肉密切相关的方式,就是五脏配属五志。当我们情感有了脏腑归属的时候,愉悦的情感就是抚慰脏腑最好的良药,同时情感的伤害也就造成了肉体的伤痕。怒伤肝,悲伤肺,喜伤心,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由此而生。中医的五脏不仅重新规划了人体的生理功能,而且也划分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然而,学过解剖以后,就很难相信心肝脾肺肾会有那些“莫名其妙”的功能和感念。心在解剖学的视野里像拳头那么大,但在我的视野里它通向了宇宙的边界。这不是中医误读了西医,而是西医误读了中医。最早的误会来自一位英国传教士。19世纪,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中间不乏优秀的医生,比如和信。和信等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医学,他们在翻译西医著作的时候,毫无保留地使用了中医“五脏”的概念翻译了西医解剖上的“五个脏器”,从此,中医和西医的心、肝、脾、肺、肾不仅在“语言”被深深地搅和在一起了,而且在概念上也被深深地误解了。这是第一次中西医的结合,一开始从核心就埋下了难以调和的种子。其实中医的五脏与西医的五脏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二个概念。弄不清这一点,就会出现当中医大夫说你“肾虚”的时候,西医大夫拿着你健全的肾功检查报告可能会引用鲁迅的一句话“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在这本书里,我从和信开始往前说,试图把中医五脏的概念说清楚。

关于经络,我写这一章起源于一个“天问”,不止一次有人问:为什么经脉是十二条?经络的神秘是从数字开始的,忘记是哪位科学家曾经说过:宇宙的规律体现在简单的数字之中。我们有很多的“常数”,有些能说清楚,比如一年的常数为365天,一周的常数为7天;还有一些常数我们讲不清楚,比如为什么经脉是十二对?为什么脑神经也是十二对?再比如我们结婚都要选一个吉利日期,为什么那个数字就吉利?人类对数字的崇拜从一开始就有,它根植于我们的基因当中。数字的法力也许就是个数字游戏,也许暗律着某种自然法则。不管你信不信,十二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神秘的数字。一年有十二个月,音乐有十二律,占卜有十二神,明堂有十二室,京城有十二门,就连司马迁的《史记》也有 “十二本纪”。在古人朴素的世界观里,人们相信人是宇宙之气化生而来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的构造是与天数相应的。天为人立的法是从纪年、纪月、纪日开始的。黄帝问岐伯: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这是《黄帝内经》上说的。《左传·哀公七年》把十二说的更加庄严而神圣:“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这是十二经脉由来的文化基础。当然,“禹跡图”上十二条河流与十二条经脉的对应关系,也被认为是经脉起源的一种认识。

谁误解了中医?

在《中医的脚印》里,我除了赞美经络的对称美之外,更想传递的一个概念是:经络的形成,比我们的想象要丰富的多。除了那些有点及线的连接,对气的体验等等说法外,还与“大禹治水”的哲学遗产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启发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大地上的河流和我们身体上的河流一样,都是“以通为用”。大禹治水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原始灵魂,它以经络的语言和形式刻在了我们的身体里。后来《黄帝内经》把它概括为:“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关于穴位,在这本书里我写的不多,但是都是“要命”的穴位。一个穴位的神奇,有文化的演绎,也有人们对神奇的向往,这种向往常常来自于最原始的体验。我相信一些穴位的作用被夸大了。我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穴位,一定是在文化、进化和医话这三个方面都能吸引我们的想象力。当然首先是医话,临床疗效是基础。书中说的3个穴位:百会、膻中、神阙即是我临床的总结,也是我总结方式的尝试。百会的升阳,膻中的调气,还有神阙的脐朝百脉,我把它们都记录在了《中医的脚印》里。

最后,我想分享一位读者的看法,她在网上评论说:《中医的脚印》不仅仅是中医的脚印,也是生命的脚印。的确,我更愿意把它定位为一本关于生命的书,是想通过中医的思维来探讨生命的逻辑。所以,这本书不仅在于“读”,更在于“思”,而且最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读。书中引出的一些生命现象、文化现象通过你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或许能得到更好、更有意思的结论。谢谢大家!

本文为作者在《中医的脚印》读书会的发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