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具的典范,王世襄称它为“最理想的卧具”!

明 海南黄花梨罗汉床 罗汉床有着久远的历史,据说此物件在汉朝就有,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而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模样。隋唐以前,人们都是盘腿席地而坐,虽说到了宋朝的时候是垂足而坐,但是为了保持旧时的习惯能够盘腿而坐,因此有了这种比较矮的大的座椅。
《韩熙载夜宴图》 自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上或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
明 海南黄花梨三弯腿四面龙纹三屏风罗汉床 王世襄先生称罗汉床为“最理想的卧具”。它的由来及俗称,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
清十八世纪 紫檀独板围子罗汉床 说法二:罗汉床是原来汉榻(汉朝的坐具)的演变。“罗汉床”是明清宫廷“宝座”的前身,小的称榻,如现代的“沙发”。中国古代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罗汉床用于小睡,可以用来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于大睡,不能用来待客。
明 黄花梨曲尺罗汉床 说法三:因为早期罗汉床多为庙堂中的高层人士,如方丈、住持之类的用具,他们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觉。而一般的和尚是睡通铺,他们的房中不会有罗汉床摆放。有身份的大和尚才可以睡床,大和尚称之为“罗汉”,故称其为罗汉床。
明代曲池罗汉床 说法四:罗汉床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根据罗汉床的腿脚结构而来。因为罗汉床的腿牙曲线向外,有较大的弧度,极像寺庙中的大肚罗汉,故俗称“罗汉床”。 晚明 黄花梨攒接卍字纹围子罗汉床 因罗汉床兼具卧床和坐具的双重功能,所以可将罗汉床摆放在卧室中,既可以双人端坐其上,下棋交谈,又可一人躺卧其中,享受轻松时光,将罗汉床摆放在客厅中也是不错的选择,罗汉床摆放在客厅中同样可与客厅中现代风格的沙发和谐一致,书房或许是最适合罗汉床的地方,将罗汉床摆放在书房中能够与书香、茶香融为一体,充分彰显其浓浓古韵。更多罗汉床欣赏:

清 黄花梨壸门牙板三围罗汉床
明末 黄花梨独板围子罗汉床
明末 黄花梨独板围子罗汉床
明·铁力床身紫檀围子三屏风攒接围子罗汉床 
清早期 黄花梨三屏风雕螭纹大罗汉床

清早期 铁梨木三屏风独板罗汉床 
紫檀嵌画珐琅彩描金瓷板画山水罗汉床 
清中期 紫檀及黄杨嵌五彩花卉图瓷板罗汉床 清中期 红木三屏风攒接围子嵌云石罗汉床

清 黄花梨镶端石罗汉床 清 红木镶云石七屏风罗汉床
红木嵌大理石罗汉床
责任编辑:戈多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