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七大悬案之帝银事件

 天空勇者 2019-08-12
今天要讲的这起案子是一起离奇的银行抢劫案。
通常在我们的印象里,银行抢劫案无非有三要素:蒙面、持枪、速度快。
劫匪不仅要各种乔装以免被人认出,还要语气凶狠,企图从气势上压倒他人,抢劫的金额通常也是视银行当时的现金数量而定。
抢都抢了,钱当然越多越好。
可是这起案子从一开始就和普通的抢劫案不太一样,犯罪嫌疑人大摇大摆的走进去,出来时只拿走了16万4千元的现金,和一张1万7千元的支票。
对于他来说,与其说是享受抢劫的成果,倒更像是享受作案的过程。
事情发生在70年前,日本昭和二十三(1948)年1月26日的东京都丰岛区帝国银行。
当时的日本刚刚二战失败,旧秩序崩坏,新秩序又未稳定,新旧交替间失去主权的日本由盟军最高司令部(GHQ,General Headquarter)所占领。
以此为一个重要背景。
下午3点,帝国银行的椎名町店正准备下班,一个身穿西装,右臂戴着红袖章的男人走了进来,红袖章上写着:东京都防疫班。这在当时象征着佩戴者的专业和权威。
刚一进银行门,他就大声发问“我是东京都派来的,支店长在哪?”
支店长看了男人递过来的名片,名片上写着:厚生省厚生部医学办事员 医学博士XXX(因为名片后来被犯罪嫌疑人带走,所以姓名不详)
“我是GHQ派来的,”男人接着说,“这附近有人感染赤痢,其中一位患者今天来过银行。等下消毒班会过来,我先给大家发放预防用的药。”
(赤痢:一种疾病,大多数由细菌感染造成,传染性强。)
男人说的话有理有据,而且又有红袖章和名片,所以在场的人都相信了他的说辞。
随后,男人拿出了一小瓶药物,分发给在场的16个人。
“药分为两种,请大家服完第一种一分钟以后,再服用第二种。”
“因为第一种药物和牙齿的珐琅质接触时会有疼痛感,因此要直接吞下,而第二种药物喝完就会消解不适感。”
说完他还当场示范,自己先吞下了这两种药物,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并没有真的吞下去,只是博取其他人的信任罢了。
既然如此,在场的银行职员也不疑有他,纷纷效仿起他来。
果然第一种药喝下去之后,人们立刻有了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喉咙有非常强烈的灼烧感,就好像按头喝了一杯烈酒一般。
他们强忍着这种不适感过了一分钟,就立刻大口吞咽起第二种药物来,满以为可以舒服些,却没想到,痛苦并没有因此停止。
没多久,这些人就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了。
男人越过倒在地上的尸体,到银行柜台后方,拿走了16万4千元的现金和1万7千元的支票,离开了银行。
那张支票在案件发生的第二天于安田银行板桥支店兑现,不过当警察发现时,犯罪嫌疑人早已消失。
大约是4点左右,一个清醒过来的银行职员忍着体内的剧痛爬到了银行门口呼救,这才吸引了路人立刻报警。
在场的16个人,11人当场死亡,包括一个8岁的女孩(一名银行职员的女儿),还有一人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去世了。
在这场灾难性的抢劫案中,活下来的仅有4个人而已。
虽然犯罪嫌疑人拿走的钱并不多,但是他作案的手段和对人性的掌控,着实让人头皮发麻,感到恐惧。
日本警方立刻针对“帝银事件”展开了调查,验尸报告显示,犯罪嫌疑人给的第一种药物是一种氰化物,第二种药物则是普通的水。
之所以要给两种药物,是怕银行职员在吃完第一种药之后,因为身体不适而离开,他必须保证所有人都在银行里倒下。
而且根据在场的幸存者回忆,犯罪嫌疑人还提到了“牙齿的珐琅质”,用词非常专业,而且氰化物是一种很难得到的物质,这说明他起码有一定的医学常识,或者在医学方面有所研究。
警方继续排查,发现在几天前就有类似的两起事件发生,一起是安田银行荏原支店,一起是三菱银行中井支店,理由都是相似的有赤痢患者曾经来过银行,所以要工作人员服下药物。
但是因为并无人员伤亡,所以只被银行工作人员当做是恶作剧处理。
现在想来,可能犯罪嫌疑人在第一起案件中,只是预先做个实验罢了,第二起案件工作人员留了个心眼,查了一下当天并没有这个名字的人来过银行,犯罪嫌疑人只能中途作罢,匆忙离开了银行。
据两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回忆,和出现在帝国银行的犯罪嫌疑人有着相似的体貌特征,50岁左右,身高在1米76左右,说话没有口音。
他心思缜密,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但是在第二起案件中的三菱银行遗落了一张名片。
正是这张名片,让警方最终锁定了他的身份。
名片主人是医学博士松井蔚,警方调查后发现确有其人,但是他有不在场证明。
说来也巧,这个松井蔚是一个做事极其严谨的人,名片一共就印了100张,发给了谁都在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
警方根据他记录的名单一个个比照过去,最终认为日本蛋彩画画家平泽贞通有重大嫌疑。
第一,当警方上门调查时,他拿不出当时松井蔚发给他的那张名片,第二,在帝银事件过去几天后,平泽贞通突然有一笔13万4千元的进账,据他所说那是他卖画所得,但是画卖给了谁,他又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而且目击者也称,平泽贞通和犯罪嫌疑人长得很像。
凭借这些“铁证”,日本警方几乎立刻认定,平泽贞通就是帝银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平泽贞通起初矢口否认自己和这起案件有关,但是在一个月之后他还是招供了,可是起诉之后他又翻供了。
最终,在昭和三十年(1955年)四月六日,日本最高法院作出了死刑判决。
但其实,这起案件至今还有许多疑点,最重要的一点是:
氰化物并不是一种很好取得的物质,和医学毫无相关的平泽贞通是去哪里弄来这种物质的呢?
而且他只是一个画家,怎么会懂这些医化学知识呢?
更何况,警方从来也没有真正掌握平泽贞通拥有氰化物的证据。
就这样,因为一张丢失的名片,一笔模糊的进账,平泽贞通的人生就此改写,从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变成了一个背负12条人命的死刑犯。
但是,因为平泽贞通一直不断的上诉,所以死刑始终没有执行,在39年的监狱生涯中,平泽贞通曾经3次想要自杀,都被救下。
最终在1987年,已经95岁的平泽贞通病死在了八王子医疗监狱中。
时至今日,仍旧有不少人认为平泽贞通是无辜的,他只是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日本警方必须要给民众的一个交代。
而且对于平泽贞通的认罪中,有太多的疑点,所以帝银案件至今也被日本普遍认为是一起悬案。
70多年过去了,如果平泽贞通真的是无辜的,那么真正的凶手或许早已不在人世,但是他犯下的恶行就算在今天提起,也仍旧让人毛骨悚然。
真相到底如何,可能除了凶手本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参考资料:
重大历史悬疑案件调查办公室:【通往绞刑架的一张名片】帝银事件
维基百科:帝銀事件(ていぎんじけ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