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日本的黑雾》之“帝国银行事件”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事件过程

昭和二十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下午,一个中年男子来到帝国银行椎名町分行,使用厚生省卫生博士的名片,称附近发生了斑疹伤寒,按照占领军的指示,人人都必须喝预防药。在他的亲自演示下,代理分行长吉田等十六个人在一分钟的间隔下喝了两种药。这些人喝完就倒地不省人事,事后只有四个人被救活。化验结果显示:第一种类似氰化钾,第二种好像是水。

作案的第二天,该凶犯在安田银行板桥分行把盗走的支票兑成现款并取走。

调查发现:之前,在三菱银行中井分行、安田银行荏原分行,也曾发生过类似未遂的事情。

事件分析

1,时间

除了定制和取走山口名片的那两次是星期六和星期日外,其余的犯罪日子都是星期一和星期二,正好与占领军的放假时间一致。

2,证据

在直接证据中,凶器和本人的指纹是铁证。罪犯将自己使用的杯子带走,所以本案的指纹已无法检查。

而使用的毒药并不是审判庭上所说的氰化钾,它很可能是旧陆军系统所制造的秘密武器---毒药“硝酰”。

作者推测,当时被美军总司令部留用的第九技术研究所人员和第七三一部队复员军人曾秘密地研究过该毒药。

3,罪犯

罪犯有以下显著特征:

熟悉美军内部的情况,了解日本地方会将发生的疫情通知美军、提及过几个属实的美军人员的名字、使用占领军的吉普车、对话中夹杂着英语。

对毒药的掌握水准高,如使用医用金属盒、陆军研究所系统使用过的“驹込型”玻璃吸管,对毒药的数量、效果和发作时间把握精准。

从上述情况,大致可以推测出罪犯是当时占领军所留用的搞细菌的日本旧军人或军队里的文职人员。

作者推断凶犯曾经是第七三一部队(关东军防疫供水部,即石井部队)或是第一〇〇部队(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的骨干,了解毒药“硝酰”和细菌战。

事件判定

由于该案可能将美国留用日本旧军人进行细菌研究公诸于世。所以美军阻止了警方的进一步调查。

最后,平泽因为长得很像根据目击者所说的特征拼凑而成的照片而被捕,并被判定有罪。

但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疑点:

1,专业

平泽贞通在职业上偏偏与医疗、药品没有丝毫瓜葛。他不过是个画家。不可能设想他对毒药的知识丰富到能够在帝国银行做那么细致的计算和调配。

2,毒药

当局武断地判断行凶的毒药是“氰化钾”,竟然查不清楚平泽获得此毒药的过程。

据平泽最初的供词,毒药是他向药剂师野坂某要来的,差不多有十六克,打算掺在绘画的底色里用。但是这位姓野坂的药剂师已经死了,无从证明真假。

如果“帝国银行事件”中所使用的毒药是纯氰化钾,平泽或许是凶犯,然而如果那是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凶犯就绝不可能是平泽。

3,相貌

平泽被押解到东京之后,银行的人们鉴定了他的相貌。证词分为两种:一种说像,一种说不大像。总之,单凭肉眼的印象是不可靠的。

4,笔迹

支票后面的字被推断是凶犯所写,笔迹鉴定人的结论并不是绝对客观的。有一个鉴定人说那不是平泽的笔迹。

5,人证

有个叫作艾利的军人与平泽在“帝国银行事件”发生时的行踪有关,“恰巧”被调回美国了,无法作证。

6,名片

凶犯在安田银行荏原分行所使用的松井蔚的名片是真的。

昭和二十二年春天,被告平泽曾和松井博士交换过名片,但无法断定凶犯使用的名片就是平泽交换来的那张。原来为人仔细的松井蔚曾把跟他交换过名片的人的名字都记了下来,但是仍有十七张下落不明,其中可能就有这张名片。

7,罪名

平泽贞通过去犯过欺诈案,这使舆论改变了对他的同情,开始认为他是真凶了。而欺诈和凶杀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罪行,检察当局却在“犯过案的人”这样一个概念下舞文弄墨,导致了平泽贞通的败诉。

相关历史与现实

1,历史

日本旧军部积极研究细菌战,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第七三一部队第一〇〇部队

他们在上海用这种丙酮和氢化氰做实验,种药用于潜入敌区的情报人员被捕后,毒死看守以便逃跑,或者在战败时为了防止毒性作时的痛苦使接着喝的人失去勇气,力发作被控制在五六分钟后生效。

据《日本周报》第四五六号的报道,高桥军医中将在苏联审判庭上供述:为了对付苏联,第一〇〇部队积极准备细菌战,已可以年产炭疽菌一千公斤,鼻疽菌五百公斤,赤痢菌一百公斤。

美军非常重视细菌武器,研究工作获得飞跃发展。

美国陆军化学研究所在马里兰州设立研究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三千六百余人在这里工作。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设立细菌武器研究机构,其研究费高达五千万美元。

美军还招募前日军中的细菌战专家,帮助其研究秘密毒药和细菌,包括在这方面资格最老的第七三一部队的石井四郞中将。

一九五〇年四月号的《军事评论》上刊登了关于美军使用细菌武器的论文,上面记载着:“所感染的必须是非常难治的病,感染的过程必须是难以判明的。不论什么部位都不可以有医疗上免疫的可能性,最好让感染者对任何化学治疗都无反应。”

据美联社报道,美军在巨济岛的俘虏收容所里做过细菌武器试验。在以北朝鲜俘虏为主的十一万五千余名俘虏中,每天对三千人做试验,造成一千四百人感染了严重的传染病,其余的百分之八十也感染了某种疾病。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曾广泛使用细菌武器,在朝鲜战场及中国东北多次大量散布带细菌的昆虫。

2,现实

对于日美“安全条约”中明文规定的“细菌学职务”,官方的解释是:

“细菌学职务的工作人员专门研究并调查细菌、立克次氏小体、滤过性病毒和其他细菌性组织体之发生及成长的形态、组织及生命过程,对人类、兽类或鱼类致病原因的重要性,杀菌、消毒及控制的方法,医疗上的利用,及其对卫生、分解、发酵、工业的过程上,或土壤的生产性上的活动和效果等;诱导、经营、监督或实施有关研究或其他专门性的以及科学性的操作。”

这显然是官方的掩饰说辞,该职务并非用于和平的目的。

作者认为对此的启示有两点:

一,个人的生命毫无保障,随时都有可能被当作“犯人”。

二,根据“安全条约”,本案中所使用过的、真相尚未查明的毒药对人们依然有潜在的危险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