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毕业生一心考博士,民间中医执业无门,中医之路到底在哪里?

 万宝全书 2019-08-12

本文源自知乎网友:

我是一名中医专业的大四学生,跟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同,此时此刻,我和班里的23名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复习考研知识。

很多人认为,考上了中医学院就可以高枕无忧,就等于跨过了最重要的一道门槛。但是当我走进了大学,我才发现——中医行业的“道阻且长”。

我尝试咨询了很多工作,80%的大型中医院都需要研究生毕业,而好一点的医院职位,则要求博士毕业。如果是大专或者高中学历,基本连医院都进不去。


就这样,我就踏上了漫漫考研路,也许三年以后。我还会考博,但是,自己的学历追求越来越高,我却渐渐迷茫了,究竟什么时候我才能学会看病?

可以说,和我一同毕业的同班同学们,没有几个会看病的,甚至有的学长学姐考到博士不会开方子,真的是我们学生们的错么?我不这样认为。

所有的老师、行业前辈们都告诉我们,有了学历才能有进大医院的机会,才有机会深造,但是,我想问,究竟什么才是深造?发表各种各样的论文,冠上“教授、主治医师”的称号?但是,这样的“深造”能带来治病的水平么?

大学里面的实习,很多都以“耽误考研”的名义被忽视了。在研究生报名之前,很多中医院校的实习生到实习医院签个到后,就离开了医院科室,而报名之后,科室的实习生更是少的可怜。


相应的是,一些医院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时候就已经知晓学生心理,所以带教老师“绿灯”大开,直接“放人”,实习形同虚设所以,就算大学实习拿到了满分,学生们还是一窍不通,什么也不会。

大家竭尽全力地追求着高学历、高职称,试图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让更多的患者认识自己。但是,我觉得,大家似乎已经忘了,中医的基点不是站在职称学历上,而是站在临床的治疗效果上。

我承认,通过了学历的独木桥,会给自己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但是,一个30多岁的博士,治病的技术还比不过一个跟着老辈中医耳濡目染的小学生,可以说是可悲可叹。

如果用这七八年的时光在临床上实践学习,又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在我们镇子上,有一个高中辍学的中医,自下学起就跟着爷爷学针灸,到现在有10年左右,掌握了不少治病的技术,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每当我看到患者慕名找他看病的时候,我都非常羡慕,因为我觉得,他是一名真正站在群众里的中医,没有被学历、职称牵绊住脚步。

但是,他却告诉我,如果能回到过去,他希望多读几年书,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取执业医师证。原来,一身技术的他,已经为了行医资质奔波3、4年。

这似乎成了一种怪象,努力追求高学历的不会治病,会治病的没有资质。也许是当下中医教育模式出了问题,但是,这样下去,中医的发展迟早会出问题。

因为,在最有活力、记忆力最好的年龄,大家都在为考研考博士焦头烂额,谁还会在乎自己有没有临床水平?

无奈的是,无论是体制中医,还是民间中医,大家都束手无策。因为,学历、职称等逐渐成了标配,试问在这样的禁锢下,中医怎么可能会自由扎实地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