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外谈诗》之第五十二:诗歌创新靠“草根”(之三)

 江山携手 2019-08-12

诗歌创新靠“草根”

                  ---第三讲汉乐府:激烈直露,奇异绚丽(下)

[续前]

  要说清楚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故人(弃妇)被弃的原因。解读的关键是诗中的“蘼芜”一词。

《门外谈诗》之第五十二:诗歌创新靠“草根”(之三)


  蘼芜,一种香草,又名江蓠。其苗似芎藭,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鲜叶放阴凉处风干后,可填充香囊。女主人(弃妇)为什么要到山上去采蘼芜呢?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其隐情,但它却是这对夫妻之所以离异,女主人之所以遭到丈夫抛弃的根本原因。

  大家知道,古代中国人对于诞育子嗣,视为夫妻和家庭的头等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里,压迫女性的“七出”之条有明确的规定: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出,无子出,淫出,妒出,有恶疾出,多言出,窃盗出。周寿昌在《西汉书注补正》中也说:“汉法,以无子出妻之常法,若在后世,骇人所闻矣。”在当时,这些无理规定却是作为正式的法律条文来束缚妇女的。凡不能生育孩子的妻子,早晚是要解除婚约、被休回娘家的。我国古带相信蘼芜能使妇女多生子女,所以育龄妇女喜爱佩带填充蘼芜的香囊。本诗首句“上山采蘼芜”包含了多少无奈和辛酸!

  《上山采蘼芜》中的这位女主人公,在与故夫途中相逢时,既没有《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那种“进退无颜仪”,也没有《卫风·氓》《邶风·谷风》中的两位女子(都是弃妇)那种怒言以对的神情,而是“长跪”着向故夫询问:“新人复如何?”这位女子像以往一样柔顺、恭敬地对待丈夫,与之细话家常,流露出她内心对故夫的深深眷念。正如人们常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她道遇故夫,就像在故夫和新人的面前立着一面镜子,使故夫更清楚地看到她的美好心灵和外表,这就深深地唤起故夫的忆旧之情。眼前这个故人(弃妇)的这一“长跪”与一“问”,使故夫重睹了故人(弃妇)素来的那种温柔、谦恭的性格,还有她的劳动才能和对爱情的专一,于是燃起了隐藏在心底的爱之火焰。故夫通过列举事实说明了故人(弃妇)的长处,得出结论是“新人不如故”。在这简短的对话中看出,故夫无法反抗的离异和婚姻的改变,他在“新不如故”生活中又是何等的痛苦,所以这才表现出对故人深深的眷恋。从故夫、故人(弃妇)和新人这三个人物的关系上,简单地认为本诗是写弃妇对故夫进行责难,其根据是不足的,是难以服人的。

  对《上山采蘼芜》这首诗持“责难说”观点的人,一般都以诗中出现的“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出”这句弃妇的话作为其根据。评论家多认为,这两句是故人(弃妇)的怨言,是她对故夫提出的责难。不错,这的确是弃妇在听到故夫叙说新人在许多方面不如自己后所发出的怨言,但问题在于:她怨的是谁呢?因为紧接着故人(弃妇)的怨言,故夫的回答中也无不包含着强烈的抱怨,他通过列举一系列事实得出了“新人不如故”的结论,这显然就是他对于外来压力所表现出来的抱怨。由此可以推断,在当时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盛行时期,诗中的男女主人无疑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就连诗中提及的“新人”,也不能从感情上与故夫和睦相爱,所以也谈不上能得到什么幸福,同样也是个封建家长制下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门外谈诗》之第五十二:诗歌创新靠“草根”(之三)

  《礼记内则》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和表妹唐琬,本来是一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的夫妻,只因为母亲不喜欢儿媳,陆游在一道不可违抗的“母命”之下只得把妻子唐婉给休了。

  这些足以说明,在封建婚姻制度下,即使故夫很爱妻子,感情很深,但由于违背了“当权者”的意愿也不得不被迫分离。《孔雀东南飞》中的担当“不孝之子”大罪的焦仲卿,他尽管最后与刘兰芝双双殉情,其反抗态度可谓很坚决;他虽然再三为爱妻求情,希望勿遣,但在母亲的“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思义,会不相从许!”槌床大骂之后,也只好默默无声了。所以,从故夫和故人(弃妇)的对话语气中,不难看出,诗中的故夫和焦仲卿所受的遭遇又何偿不同呢?在残酷的封建家长制面前,这些五尺男儿也只能在外边相遇故人时,倾诉一下衷情,对于封建礼教表现出一些强烈而无用的愤懑而已!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上山采蘼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并非是一个劳动妇女对丈夫喜新厌旧的行为进行责难,而是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建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愤懑。正是由于这一思想内容,使得这首民歌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认识价值。

  《上山采蘼芜》这首诗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后人常拿它与《诗经》中的《卫风·氓》《邶风·谷风》等篇媲美,并与汉乐府中的《白头吟》《怨歌行》等名篇并提。

 说到《诗经》就联想到《周南·芣苡》,据说“芣苡”也能治妇女的不育之症。诗曰: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注释]

   01、采采:采了又采。另说“彩彩”,繁茂、鲜艳貌。02、芣苡(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闻一多认为:“芣苡”系今字“胚胎”之本字,“芣苡”即“胚胎”。(见《闻一多全集》)03、薄言:都是语助词,这里含有劝勉的语气。 04、有:采取,指已采起来。05、掇(duō):拾取。06、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抹下来。07、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08、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提起表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来。

  [赏析]

  “芣苡”,又作芣苢,即车前草。它是一首劳动妇女采摘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主旨是表达“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全诗共三章,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绘了采摘芣苡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章法,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之中,并且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充满了欢乐和幸福。

  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即:采、有、掇、捋、袺、襭。动作是不断变化的,语句全是重叠,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这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出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门外谈诗》之第五十二:诗歌创新靠“草根”(之三)

  这首诗虽然没有写采芣苡的这群女子,但读起来却令人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她们的欢快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方玉润的话虽说想像成分多了些,但他的体会却是十分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的。如果一个人单独地唱,就会觉得味道不对。

  清代诗人袁枚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见《随园诗话》)想一想吧,一个人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什么“剪剪蜡烛,薄言剪之”,这个人除了精神病没别的解释了。“闻者绝倒”,信矣!

  《周南·芣苡》通过对一群女子采摘芣苡的描写,展现了我国先秦时太平盛世时期劳动人民的平和之美。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周成王或康王时代劳动妇女所唱的一首歌,并被政府官员从民间“采风”时而得来。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我国古代社会的某个场景。这就是:古人的生活比较单纯,也很容易满足。古人云:“知足常乐”。因为天下太平,已婚妇女就两两相约一起去采摘芣苡,并高高兴兴的唱着歌。朱熹《诗经集注》云:“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民间传说:已婚妇女经常食用“芣苡”(车前子)对怀孕及生孩子大有好处,据说可治难产。正因有这样一个传说,所以古人也用“芣苡”来庆贺生儿子。唐代诗人白居易《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戏呈梦得》诗曰:

      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

      芣苡春来盈女手,梧桐老去长孙枝。

      庆传媒氏燕先贺,喜报谈家乌预知。

      明日贫翁具鸡黍,应须酬赛引雏诗。

  本诗写的是我国古代流行的“洗儿”礼俗。“洗儿”,又称“洗三”、“洗三朝”,即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举行洗礼。

    《门外谈诗》之第五十二:诗歌创新靠“草根”(之三)

 民间传说,婴儿系送子娘娘所送。出生三日,送子娘娘要亲临凡间察看。若小儿精神饱满,身体健壮,家中喝喜酒,吃寿面,便认为主人疼爱孩子,可以放心离去。反之,则认定主人不疼爱小儿,便随即带走。世人畏之,故有“洗三”之举。

  白居易的这首《洗儿诗》,颔联上句“芣苡春来盈女手”中的“芣苡”,就是比喻这个刚出生“小男孩”,他被外婆(谈氏)喜盈盈的抱在手中。下联“梧桐老去长孙枝”中的“孙枝”,在古汉语中既可形容“新枝”,又可比喻“孙儿”或“外孙”。

作业:《诗经》中的《苤苡》与汉乐府中的《上山采蘼芜》,都是描写古代妇女为了生育而采摘香草的。前者欢娱幸福,后者凄苦悲伤,这是为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