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不排寒就晚了,这套排寒方案赶紧用起来!

 金坛区 2019-08-12
三伏天,一年里最炎热的日子,此时天地间的阳气最充足,人体的阳气也达到高峰,体表毛孔大开,很多在里的寒、湿、痰饮被排出的机会就比平时更大一些。
就像晾衣服,大太阳底下暴晒几个小时就干透了。对于虚寒的、阳虚的、体内寒湿重的人,三伏天是个黄金调理期。现在是末伏,再不排寒可就晚了!
【虚寒、寒湿、阳虚体质一般有这样的表现】容易怕冷,舌质淡,舌苔白,有齿痕,唇色不红润,容易手脚冰凉,有痛经,容易腹泻,长期大便不成形或者便秘,时常没精神。孩子体质虚寒会经常出现感冒、积食的症状,睡眠不安稳等。

寒在皮肤、肌肉,主要以发汗解表为主

停留在皮肤、肌肉的寒气,古人称之为“表证”,身体会表现出怕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卫气被束缚住了。卫气是阳气的一部分,它有温煦体表、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一旦身体受寒的程度超过了卫气的能力范围,卫气会被寒邪凝滞,不能继续发挥抵御外邪的作用。
接着,寒邪就会伤害我们的皮肤,如果还没有及时察觉做处理,它会侵入的更深一点,到达肌肉的位置。大家可以自测一下自己属于哪种情况:
  • 寒气入侵到皮肤

1.头痛,或者头晕——寒气最先侵袭的位置
2.怕冷,心底憋着一口热气,出汗不畅——寒气导致毛孔闭塞
3.打喷嚏,流鼻涕——身体抵御外寒的反应
4.手脚冰凉,夏天好点,冬天很厉害——寒气影响身体气血运行
  • 寒气入侵到肌肉

1.肌肉僵直,如抽筋——寒气导致气机收敛
2.赘肉多,尤其是后背、大腿——寒气使气血变成废液
3.总觉得背后怕冷,腰酸背痛——寒气与湿气纠缠在一起的表现
4.关节痛,遇寒加剧——寒气导致气血运行受阻
不管是寒在皮肤,还是在肌肉,解决它们的方式都是“解表散寒”,将寒气透过毛孔发散出去,但深、浅,由于皮肤、肌肉的里、外层次区别,也会有细微的差距。
  • 寒在皮肤:刮痧、搓揉大椎穴

寒气停留在皮肤时,推荐刮痧以及搓揉大椎穴,这两种方法直接接触肌肤,作用范围浅,更擅长于调理皮肤上的寒气。

刮痧能够疏通体表经络,使毛孔张开,让寒邪排出体外。当邪气在入侵体表时,主要是沿着脊柱,从大椎开始,一直刮到命门的位置。这条路线,不止是总管一身阳气,还是寒气最容易入侵的位置。
如果不会刮痧,也可搓揉大椎穴。用中指按住大椎穴,不断的旋转按揉,或者可以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称揉捏。一直要揉到大椎穴微微发热为止,一般是5分钟左右发热,感受到热度之后就会停下,稍微休息一会,再连续按两次。
  • 寒在肌肉:艾灸、热敷

寒气走到肌肉时,最好借助药材的药力,慢慢的温暖经络,排出肌肉内的寒气。这里首先推荐的就是艾灸,借艾的力量温通经络。
《内经》中讲“寒热虚实,火自当之。”寒性体质,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很适合艾灸。在三伏里艾灸,正好可以借助天地间旺盛的阳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灸穴位,推荐中脘、肚脐和关元,也可以在医生建议下取穴。

【注意事项】
1、如果有舌质红、舌苔黄、爱出汗、怕热、爱喝凉水、手心烫、大便很臭、干结等的热证,慎灸,请在中医的指导下操作。

2、如灸后出现上火、津液不足迹象,也要暂停,比如口干、咽干、咽痛、易渴、易出汗、大便干、眼屎多、眼睛红等等。

3、寒湿体质的人,艾灸起效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排寒反应,比如,开始咳痰、痰多、痰白;大便变稀、或者拉稀;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冒凉气;艾灸的部位出水等等,遇到这些反应不要惊慌,等寒气排出就好了。
不方便艾灸的朋友,可以热敷。《黄帝内经》记载:“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只要是涉及到经络、肌肉的不适,就可以用热敷的方式,借助热力以及药性,把藏在肌肉里的寒邪散走。
热敷的药材推荐大家用盐以及艾草。盐入肾经,通经络、补肾阳;艾草本就是纯阳之物,两者结合在一起,药性通过热力,可以渗透进我们的经络,让全身都变得很舒坦。
盐,最好用粗盐或者海盐,颗粒大,在炒制的过程中不容易融化。艾草,最好是陈艾,药性柔和,性味稳定。
【制作方法】艾草和盐一起放入锅中炒热后倒入布袋中。也可直接把艾草和盐混合放入布袋,放进微波炉里加热15~30秒左右取出热敷。
【热敷时间】药包温度要高于皮肤温度才有效果,如果冷了就要再加热使用,可反复加热2~3次,不宜一次热敷太久。热敷时要谨防烫伤,可以先垫上毛巾来隔热,等热敷包温度下降了再直接放在皮肤上。
末伏也要结束了,以上方法还没用到的朋友,不妨试试看,抓住三伏的尾巴赶紧把体内寒气排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