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介绍一款适合冬季补肾的药酒--二地二冬酒。 二地二冬酒 材料:熟地 60克 生地 60克 天冬 60克 麦冬 60克 高度白酒 3000毫升。 功效:补肾添精,安神定志。 这四味中药都属于寒性,而白酒则为热性,所以使其药性中和。 熟地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用于血虚诸证。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肝肾阴虚诸证。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 禁忌: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生地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 1.地黄既有止血作用, 又有抗凝血作用。 2.抗真菌作用 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对内分泌的影响生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用法用量:10--30克,鲜品可加大量。 禁忌:脾胃虚,食少,腹满便溏者慎用。 天冬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该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 0.5--2cm
。有不透明的细心。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薄片淡黄棕色,可见中间黄白色中柱。以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天冬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史载《药品化义》天门冬为天冬。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用于治阴虚发热、肺痈、消渴等病症。天门冬有升高血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名医别录】载“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月华于本草】载“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能使肌肤艳丽,保持青春活力。寒性病症及泄泻忌用。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 麦冬 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麦冬原产中国,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中国南方等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麦冬的小块根是中药,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 功能主治: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养心为中心,锻炼是基础,任何食疗、药膳不过是点缀而已,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