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分“九势”——形家一说

 桐源居士 2021-08-18

风水龙脉大致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山脉走向,是古代先哲对于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

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考古结果表明,中华大地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称之为“龙”的动物。

中国古代的龙

堪舆家以山势为龙,称其起伏绵亘的脉络为龙脉, “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

龙是山的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

龙行无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山脉亦多起伏逶迤,潜藏剥换。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像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平洋中也有龙脉,其标志是隐隐隆隆腾挪变化的地脉。

龙的身躯多取象于蛇,但却不在人们熟悉的自然界中生活。借助科学可以找到龙的影子,但风水龙脉却不等于科学。成语“来龙去脉”,指的正是山形地势像龙的血脉一样连贯着的形态与走势。
卫星地图上的龙脉
龙形,有飞龙、蟠龙、舞凤龙、踞虎龙、奔马龙、游蛇龙、平岗龙、嵯峨龙、尖射龙、乱杂龙、孤秀龙,凡十一样。或结禁龙,或结蛟龙,或结鸾凤,或结狮象,或结马驼,或结弓剑,或结星月,或结将府,或结凶坛,或结营寨,或结神观。

晚唐著作《管氏地理指蒙》共十卷一百章,体例完整,内容宏富,堪称巨著。其认为,寻龙分“九势”,亦即九种龙:

回龙——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

出洋龙——形势特达,发迹蜿蜒,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

降龙——形势耸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马开旗;

生龙——形势拱辅,支节楞层,如蜈蚣槎爪、玉带瓜藤;

飞龙——形势翔集,奋迅悠扬,如雁腾鹰举、两翼开张,凤舞鸾翔、双翅拱抱;

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

隐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如浮簰仙掌、展诰铺毡;

腾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

领群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


龙势吉者,如悬钟覆釜,为端静势;如掌心握口,为融结势;点点如贯珠,节节如鞶带,为连续势;翼翼如扈从,锵锵如子弟,为夹从势;内活如窟,外圆如月,为停聚势;登之如堂,望之如轩,为融结势。

龙势凶者,如乱衣投筭,如枯株鸭嘴,为淫蛊势;如鸟喙姜芽,如开骹刑指,为分劈势;如盆倾斗泻,如流槎倒竿,为脱败势;如锋芒匕首,如犁镜枪刃,为刑伤势。

中国四大干龙地形图

风水龙脉大致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山脉走向,是古代先哲对于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

龙脉风水与人的关系密切,既能使人吉祥安康,也会给人带来不测灾祸,龙脉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事物的进程及其结果,甚至于城市发展、国运兴衰也与其相关。中国民间对龙既心存敬畏,又充满着渴望。人们对于龙脉、龙穴的兴趣,持久维系在隐秘的内心世界里。

山脉之长短,是决定龙脉大小、旺衰的重要因素。山脉来得长远者,发富发贵亦绵绵不绝,反之则短促。

中华民族与龙结缘,她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龙脉源流,有着靠山面海、自西而东层级梯次配置的龙脉组合,有着支撑文明古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龙脉基础。

文丨桐源居士

图丨桐源文化、网络公开来源

欢迎点赞、转载和转发,谢谢!

点击下方感受更多风水案例

钦天监1钦天监2钦天监3钦天监4

孔子1孔子2孔子3孔子4孔子5

孔子6孔子7孔子8孔子9孔子10

朱熹1朱熹2朱熹3朱熹4朱熹5

朱熹6朱熹7朱熹8朱熹9朱熹10

风水1风水2风水3风水4风水5

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南京5

清朝1清朝2清朝3清朝4清朝5

清朝6清朝7清朝8清朝9清朝10

曾国藩1曾国藩2曾国藩3曾国藩4

曾国藩5 曾国藩6曾国藩7曾国藩8

洪秀全1洪秀全2洪秀全3洪秀全4

洪秀全5洪秀全6洪秀全7洪秀全8

李嘉诚1李嘉诚2李嘉诚3李嘉诚4

秦始皇1秦始皇2秦始皇3秦始皇4

秦始皇5秦始皇6秦始皇7秦始皇8

崔与之1崔与之2崔与之3崔与之4

桐源居士著作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版权所有,更多桐源文化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