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 | 如何破解“阅读理解题”

 长沙7喜 2019-08-13

把考试当做一场大游戏

理论上,考试应该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但这个理想状态肯定是无法100%达到的。因为“学习成果”的检验维度太多了,而时间有限、形式也有限的考试,肯定无法遍历每一种维度。

从比较实际的角度,我会把考试看作是督促学习、提升学习成果的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如果没有考试的话,大家会以半年为一个周期,花大力气把所学到的内容全部都梳理一遍,把已经学通的记得更牢,把没学通的尽力去补上吗?

大概率不会。

但人的学习是有遗忘率的,而且很高。如果只学一遍,不再重复,最后能留下来的内容并不多。但人又有惰性,又有追求新鲜感的需求,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要保持有规律的重复,最终把所学内容掌握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并不是件容易坚持的事儿。

而考试的存在,如果设置得合理——也就是说,根据人的记忆与遗忘周期来设置,作为一个外力推动我们去重复,应该是好事。它和作业结合起来,你看:作业是每天的重复;考试是每个月、每半年……的周期性重复,如果设置合理,对我们学习真的会有帮助。

从我的角度,这正是教育者们应该去研究的事儿:怎么样设置合理的作业、合理的考试,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考试”,不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我想都会很有价值。

当然,这仍然是一个太过分理想化的设想。大家肯定会反驳我:现实中的考试绝非如此!对。

但我之所以把这段话放到开头,就是想要先把以下这个观点摆出来:哪怕在现实中考试已经被扭曲了,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认知里,仍然可以把它拧回来,把它当做是推动自己通过合理的重复、去掌握更多所学内容的方式。

就像我经常会跟学生说,无聊的事情,我们有没有办法把它变有趣?其实思维方式是一样的:你可以改变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包括处理它的方式,从而改变它对你的影响。

你无法控制命题老师如何出试卷,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复习。你可以把复习完全当做是自己的事儿,而不是为了考试才这样做。

接下来,我要说一点更现实的事儿:大家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为成绩的确会给你带来影响,尤其是升学考试。从这个角度,我就会跟学生说:要把考试当做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

而考试成绩并不完全与学习成果成正比,它还取决于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会说:临场发挥。

我要说:这种说法是完全无效的。

上周我说,写作要靠“平时积累”,那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对你毫无帮助。现在我要说,考试靠“临场发挥”,这句话连“正确”都谈不上。真的相信它,你就亏大了!

为什么?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考试的时间有限、形式也有限。那就意味着,考试是有特定形式的呀!你熟悉这些形式、跟完全不熟悉;能对付这些形式、跟不知所措,所得到的结果会一样吗?

那么,再回到这个观点:要把考试当做一场大游戏

想一想,在玩游戏的时候,有经验的游戏玩家会怎么做?他们会研究游戏规则,去找游戏攻略。这也正是我们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可以去做的事儿啊!

所以“复习”和“应考”其实是两件不同的事儿。要把它们切分开来。“复习”是通过重复,提升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比例;“应考”就是对付考试咯,那就去研究对付考试的方法。

怎么研究对付考试的方法呢?其实就是研究考题和考题背后的规律。

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拿前人的攻略来用。

比如我念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把文言文的字、词、句的各种常见用法都整理得非常清楚,讲给我们听,也就是讲了1、2节课,后面我读大部分文言文都没有困难了。

再比如我念高中的时候,政治老师针对政治试卷上的辨析题、问答题、材料题等等,总结出了每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包括踩点得分的规律,也就是讲了1、2节课而已,后面我面对政治考试都很轻松。

如果有这样的攻略,绝对是个极大的加成。省时省力啊!

那如果没有呢?就得自己总结了。比如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做不好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怎么办?

我就一直说,“阅读理解题”不等于“阅读理解”。大家要去探究它的命题规律和答题规律。怎么研究呢?把历年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找出来,然后,对各试题进行分类整理。

注意:不是每次做一篇文章后的所有试题!而是每次只关注某一类型的试题,把它们放在一起看,去找出背后的规律

这其实也是一种“刻意练习”啊!每次只盯牢一个类型的题目,反复练习,从而掌握答题技巧。

如果每次都是把所有类型的题目混在一起做,其实起不到太大的提升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刷整张卷子没有用,把不同卷子上的同类型题目拎出来,集中分析才有用。

当然,也有一些具有共通性的方法。比如对于阅读理解题,我一直在说:七步之内,必有解药。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部分理解类的题目,一定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

而且,一定要去找到对应的句子哦!

你想想,阅读理解题也是有“标准答案”的,阅卷老师都要根据这个标准答案去判定、去给分的。那什么样的答案才最标准呢?——就是来自原文的答案咯!

所以,答题的方法是

1- 找到原文中对应的句子,或关键词、关键短语。

2- 稍微改造下句型,变成适合于答题的样子。

这里有两个点需要提醒:

1- 原文中对应的句子有可能不止一个,这时候就要注意,把所有对应内容都找出来,不要漏掉,然后设法把它们连接起来。

2- 尽量使用原文中的文字,尤其是关键部分,不要自己去演绎了,用好连接词,把它们不别扭地呈现出来就可以。

这样做,你就可以用尽可能少的字、获得尽可能好的分数。

要记得啊:“阅读理解题”不等于“阅读理解”。后者是需要你表达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前者则只需要你踩点得分、打怪升级。

可能大家还会说:有一些题目,找不到对应的句子啊,就是需要自己去想答案,比如“表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对于这类题目,我也比较无奈了。

因为,我曾经说到过吧,我自己有篇文章被做成了阅读理解题,那些“为什么这么写……”“表现了……”我全都没想到过!

怎么办呢?

1- 对于这类题目,你只能去分析答案——对,答案也是有规律的。就像我的高中政治老师分析辨析题、问答题、材料题的答案一样,从答案中总结出答题的层次、得分点。

2- 就当它们是数学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吧,你知道如果运气好,能做出来;也有可能运气不好,就做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尽人事,听天命呗。抓住能做好的,尽量做好就可以了。

难得我写一篇文章来谈考试!其实大家都知道,我本身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所有上述的考试技巧、训练技巧,包括哪怕你得到了现成的考试攻略,如果没有平时真正的学习、真正的能力增长,那也是很难发挥其作用,去拿到特别理想的成绩的。

还是那句话:要把“学习”和“考试”区分开来。

学习和能力增长,是“道”。
如何应对考试,是“术”。

只有“道”不断增长,“术”才能被用得出来。不能本末倒置哦!

以下几套课,大家来分辨下,哈哈,哪些是道、哪些是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