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道真:前进村的前进路

 zzm1008图书馆 2019-08-13

过去提到遵义道真自治县隆兴镇前进村,人们总说起这首打油诗:“背靠龙门山,面朝芙蓉江,走路莫走边,下坡脚打闪。”

前进村位于库区、偏远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9.4%。如今,这个出了名的穷旮旯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

变化溢满谈笑间

从隆兴镇场口出发,于崇山峻岭间驱车前行,但见峡谷间,翠竹摇曳,民居散落,干净整洁。难以相信,这曾是个深度贫困村。

前进村的一角

顺着联户路,边看边访,记者从村民口中听到了一组组数字、一个个今非昔比的故事。

“以前,我们村不通公路,那时,村民到镇所在村单边最少要一个半小时。20世纪90年代,大家筹资投劳历时4年挖通一条毛坯路,晴通雨阻好多年。”64岁的老党员樊飞说,“现在平整的水泥路遍布全村,通组公路、产业公路联家串户,小农机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

“以前,村民房前屋后乱糟糟、臭烘烘,下不了脚。”大土组村民樊林会说,“现在好了,很多地方都装了路灯,晚上出门都亮堂堂的,家家户户改房、改厨、改厕、改圈,干净多了。”

以前,村里有31户153人无房居住或长期居住在跑风漏雨的危房里。如今,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关心下,全部住进了新居。

以前,村民喝水要到山沟里肩挑背驮。如今,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家家户户水龙头一拧,清水哗啦啦地流出来。

以前,山里通信讯号差,买个手机只能当手表用,打个电话必须“移动移动”,靠在山梁上吼,爬到山坡上喊。如今可不一样了,座机、手机、入户光纤、高清电视一样不少,不少村民常常网上购物……

“改穷貌,首先就是要强基固本,彻底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夯实乡村基础设施。”遵义市商务局下派隆兴镇挂帮干部安永强介绍,截至目前,前进村共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建成通组及产业公路13.7公里,实现组组通全覆盖;投入资金280万元,完成12.8公里连户路和4.7公里进寨公路建设;投入饮水工程资金160万元,新建水厂一个500立方米,建成农村水窖24口、蓄水池6个,安装入户管道2.9万米,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完成通讯基站建设1座、光纤安装11公里,通信讯号和有线网络覆盖19个村民组;260万元库区移民项目启动建设;电网升级改造投入280万元,完成10KV电网升级改造11.9公里。

通组公路

短短三年时间里,前进村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在发生变化。

治穷治到根本上

驱车翻过山坡深壑,停在凉风垭山腰,对面山坡上“田坝生态养殖基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记者还没有进基地,就听到鸡鸣鸭叫,走近一看,山坡上果林下,到处是觅食嬉戏的鸡鸭。

“知道人来会喂食,这些鸡鸭就跟着我,我到哪点它们就跟到哪点。”前进村村委会主任樊春乐站在鸭群中挥动双手,大声吆喝着。

村委会主任樊春乐“放养”鸡鸭

前进村穷根何在?交通不便,产业不兴,致富无门。

樊春乐告诉记者,过去,前进村几乎没有产业,村民守着土地,种植传统农作物,勉强温饱。村民们人人想致富,想改变落后面貌,但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

经过多方考察市场,召开村民大会,前进村立足村情,按照“一长两短”产业全覆盖要求,规划发展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畜禽养殖等产业,带领村民多业并举增收致富。

前进村积极学习“塘约经验”,推进“三变”改革,组建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投入资金480万元建立镇、村、组级三级示范基地带动村民发展产业。

在田坝村民组建设镇级示范基地1个,面积280亩,种植红心柚、蜂糖李260亩,建禽棚40个,年出栏鸡鸭20000羽;建设村级产业基地3个,在茶元溪、沙坎、坪上三组种植李子、桃子、柑橘及花椒等400多亩。果树挂果前,发展以短养长项目,发放种子给群众套种密本南瓜、辣椒等增收。建立若干村民组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群众发展特色水果800亩、辣椒400亩,蜜本南瓜500亩,新增商品牛100头,商品猪400头,商品羊100只,蜜蜂200箱,稻田养鱼20亩,实现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经济作物转变,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目前全村每户均实现了至少掌握一门技术、发展一亩种植、拥有一项养殖、输出一名劳务人员。”樊春乐说。

2018年底,全村已实现脱贫218户916人,贫困发生率从29.4%下降至1.55%,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从2014年不到1000元增加到5万元,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

扶贫必当先扶志

记者见到何文洲时,这位82岁的老人正和老伴给菜地浇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正如村里党群之家墙壁上的标语说的一样。何文洲虽然年纪大,但他一心想到脱贫,不等不靠,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穷帽子。何文洲告诉记者,去年他们老两口在家种了3亩水果、喂了2头猪,养了2桶蜜蜂,收入3700多元。“这一季油菜有两亩,保底2.5元一斤,可收1000多元。”

82岁的何文洲同76岁的老伴正在地里整理着油菜杆

“精准脱贫,难就难在思想脱贫。”该村党总支书记孟宁说,2017年以来,在遵义市政协的关心下,市商务局、市新区建投集团和县委政法委、县交通局的支持下,前进村共投入30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

夯实基础设施,还要改变观念。

村里通过开展脱贫攻坚扶贫扶志行动,激发起村民的脱贫内生动力。

同时,该村大力开展“三治五评”活动,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强化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让“等靠要”的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破除“懒汉”思想,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在基层落实,在全村形成了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新风。

去年以来,前进村开始在村里开展“感党恩·话发展·促脱贫”主题活动,全体村干部、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纷纷来到村民家,连续召开十轮共200场次的群众会,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激发村民的创业热情;开展“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实践活动,村支“两委”干部及党员主动做村民的贴心人,解决矛盾80余起,化解心结300余人(次),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合力。

昔日贫困村,如今大变样。从崭新的村容民风里,不难看出,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黄霞 通讯员 董世华 韩克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