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外仙姝——诗化林黛玉

 佛家图书馆 2019-08-14
凝眸
2017-08-17

  黛玉就是诗,一首纯真浪漫唯美忧伤深情的诗;
黛玉就是花,一朵清丽雅致娇美高洁易逝的花。
世外仙姝林黛玉——花的精魂,诗的化身。
曹雪芹为我们塑造出的不朽的文学艺术形象。
中国传统文人心目中最美女神!

  初识林黛玉是在银幕上,越剧版电影《红楼梦》。从黛玉葬花起眼泪就不可遏止,直流到影片结束。看到黛玉焚诗的场景和紫鹃向宝玉哭诉黛玉临死“恨声叫宝玉”的时候,竟至抽噎有声。清越委婉、缠绵悱恻的越剧唱腔,令我从此记住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句!后来数遍看《红楼梦》原著,读到《葬花词》,当年听的越剧唱腔便会萦绕耳畔,仍会潸然而下。

一部红楼,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耐人寻味。曹雪芹以一支妙笔,一腔深情,塑造了“金陵十二钗”等众多女子,其中倾注情感最多的莫过于林黛玉。

一 “还泪”之说

奇幻想象“还泪”之说是曹雪芹赋予黛玉的诗化的独特身世,浪漫唯美,诗意浓郁。灵河岸边三生石畔一株小草,由于神瑛侍者(贾宝玉)每日以甘露浇灌,修成‘’绛珠仙子”,随神瑛侍者下凡成了林黛玉,下凡来就只是为了报恩。报恩的方法很奇特——因为自思没有甘露可还,决定以一生的泪水来还。于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黛玉生在诗礼之家,父亲爱之如掌中宝,请来老师贾雨村教读书识字。但自幼体弱多病,又无兄弟姐妹,年幼丧母,寄居贾府,后又丧父,彻底成为孤儿。不少人只是看《红楼梦》电影、电视剧,大多不喜她多疑、小性子、爱生气,不如薛宝钗行事豁达,安分随时,端庄大气。若细读《红楼梦》原著,方知黛玉,于感情,小气;于为人,大气。想想看,除了生宝玉的气,生自己的气,她何曾苛责他人?就是对丫头也是宽容大度的。伤春悲秋,不过是才情所致。能伤她的,只有她自己和她所爱的人,其他的人事都可以云淡风轻。红尘一遭,不过两件事:为爱生,为爱死。
宝黛悲剧让人感叹:美好的东西,越是易碎,越想捧于手心;越是易逝,越想永志于心。再联系其身世,对黛玉,自会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爱怜。

二 世外仙姝

黛玉之美,在容貌姿态,更在才情品性。
宝玉初见黛玉,看到的林妹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如写意画写尽黛玉之"神‘。’而书中似这般直接描写的笔墨不多,侧面烘托的不少。黛玉尚未进贾府,曹雪芹便借其启蒙老师贾雨村的之眼写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初进贾府,借心直口快的凤姐的嘴写黛玉:“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还有宝玉发脾气率通灵宝玉时称她是“神仙似的妹妹”,巧借他人视角,黛玉之美貌,已给读者留足想象空间。
黛玉之品性曹雪芹用足了种种象征。他让黛玉居于“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且“后院墙下得泉一派”的潇湘馆。大文豪苏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在传统文化中,竹代表超凡脱俗、清新高雅、人品高洁。潇湘馆的翠竹不就是黛玉精神世界的象征?潇湘馆的水也与众不同,它清澈婉曲,绕着翠竹盘旋而出,与竹一样是黛玉高洁纯真品性的象征。而潇湘馆贾宝玉原题名“有凤来仪”,传说凤凰以练实(竹实)为食(见《庄子·外物》),这是不是曹雪芹用此赞其为品性高洁的“人中之凤”呢?再有,大观园中美貌女子众多,但懂音律,会抚琴的,黛玉一人而已。古琴当是她高雅品性与才情的外化,同时,应是暗喻知音难觅。
翠竹清流,洁净清幽,才是适合“世外仙姝”所居之地;才情超卓,阳春白雪,方能显出“世外仙姝”非凡脱俗之美!
月明中天,竹影摇曳,绿纱窗内,美人如玉,瑶琴轻抚,无限心事,托与清风明月,这是何等清绝的境界!曹雪芹对黛玉的偏爱显而易见!

三 诗化“潇湘”

最能体现黛玉的才情的,莫过于诗。因为那些诗,才让这个自怜自爱,多愁善感,孤苦无依,心事难遣,心灵纯真,聪慧灵秀,冰一般剔透,玉一般晶莹的女子成为直入人心、动人心魄的艺术形象。
大观园中最擅写诗的当推“潇湘妃子”林黛玉和“蘅芜君”薛宝钗。宝钗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行为标准,所以不会自己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主动写诗。黛玉则全然不同,诗是其情感的自然流露。特别是她笔下借花喻人的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一首《葬花词》就是黛玉用生命写就的心曲。“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爱无所托,自己如花的生命一如眼前零落飘飞的桃花。因为自感孤苦无依,所以吟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因为环境的严酷,所以更感伤春的悲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是红颜薄命,知音难求的深深叹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展示的是内心的抗争和对清高傲世,不染尘俗人格的追求!
读罢如泣如诉《葬花词》,会忍不住感慨:世间还有什么比黛玉和她笔下的桃花更娇、更媚、更鲜活、更纯洁、更易飘零消殒、更让人震撼悲悯,为之喜,为之悲,为之痴迷,为之叹惋的呢?
说到黛玉写花的诗不能不提到《咏白海棠》。这首被评为“风流别致”的诗,写尽了白海棠的神韵,亦诉尽了少女的衷情,其实是曹雪芹借白海棠喻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 人花相映,娇颜如花,赏花人的妩媚含羞之态如在眼前。“碾冰为土玉为盆”,育花的土和盆似“冰”如“玉”,冰清玉洁,非同凡俗。“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偷”一“借”, 练字巧妙、慧黠灵动、别有韵味,写出白海棠外在的洁白雅致,内在的芬芳孤傲。“月窟仙人缝缟袂”,联想奇妙,白海棠如嫦娥着洁白的裙裳。而独自缝“缟袂”,美则美矣,但却让人深感寂寞清冷。“秋闺怨女拭啼痕”海棠带路露如秋闺怨女,悲伤之意尽显。“娇羞默默同谁诉?”写无人能解的孤寂与忧伤,“倦依西风夜已昏”,叹时光流逝,西风冷冽,暗夜谁解孤独,长夜谁解愁思,谁是这冰清玉洁的白海棠的知音呢?
说到黛玉写花的诗更不能不提咏菊诗。12首咏菊诗黛玉一人作了三首,艺压群芳,包揽前三,一举夺魁。《咏菊》诗,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写诗人吟诗时沉醉其中的状态;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写出菊能傲霜的特点,写出诗人噙香对月的姿态,对仗工稳,意境雅致;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写出诗人平素多愁多病,曲高和寡,难觅知音的情状;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用陶渊明的典故,咏菊花高风亮节,喻自己高洁品格。《问菊》中“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人菊合一,清高孤傲、超凡脱俗;《菊梦》中“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无限深情与幽怨发而为孤独清冷的哀音写的是无人可说,无处可诉,无人能解的少女、孤女、才女情怀。咏菊三首哪里是写花,分明是黛玉自我的映照,心灵的独白!
红楼群芳中黛玉作诗最多、最好。所作的其他诗,如《桃花行》、《柳絮词》、《秋窗风雨夕》、《题帕诗》、《五美吟》等等,每一首都是触景生情,饱蘸深情,写出平生遭际,爱恋伤悲,才情品性,感人至深。
黛玉就是诗,一首纯真浪漫唯美忧伤深情的诗;黛玉就是花,一朵清丽雅致娇美高洁易逝的花。
世外仙姝林黛玉——花的精魂,诗的化身,曹雪芹为我们塑造出的不朽的文学艺术形象,中国传统文人心目中最美女神!

文字 原创 图片一和二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