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中医执业—12传染考点预测解析

 资料的库 2019-08-15

传染病学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缩减了传染病学的分值,分值由以往的30分变成20分左右,预计2019年分数会和2018年分值相近。很多人在抱怨传染病怎么学呀,我们以前又没学,这也要考。这里我们先回答,我们中医执业为什么要考传染病学?

作为准入医师的考试,加入传染病学的考核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传染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人类和疾病斗争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传染病对社会的危害极大,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我们在传染病可能传播情况下,要做好发现、诊断、治疗和防止传染病扩大传播的工作,也是社会分工要求。掌握常见传染病的诊治是必须的。

传染病学考试内容新,不容易抓住,但是内容简单、基础,提分非常快。所以,即使你之前传染病一遍都没有复习,拿着我的笔记背传染病的内容,也可以拿下80%的分。

传染病的主要的出题点,涉及疾病是霍乱、伤寒、流脑、乙脑、病肝、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病种。出题点通常是: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症状证候特点)、诊断、治疗(药物的使用和治疗原则)等。先要有总的思路:总论+病毒8病+细菌4病大概就是所有的20分。传染背下去就容易理解,知识点非常单一,也不会混淆、不会易忘。

 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包括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特征、诊断、治疗、预防。一般各论的每个疾病也是按照这个顺序逐一讲解每一个疾病,先要在这里搞懂每个概念的意义,然后再去把握每个病涉及到这些内容的时候的各自特点。在这里要重点掌握,一般本单元考2-3分左右。

感染与免疫中要注意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和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是重点一般这里会考1分,特别是隐性感染(最常见的表现;三无、一有、最常见)和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不出现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可传染别人):

1.病原体被清除:不会发病,不留痕迹;
2.隐性感染:①三无:无症状、无体征、无辅助检查异常②一有:有抗体③最常见: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
3.显性感染:发生率最低,易识别;
4.病原体携带者:不显示出临床症状而能排除病原体,重要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不排菌(不具备传染性)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能否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宿主的免疫功能和外环境。

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基本条件: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及免疫性。

传染病的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要注意流行性的分类,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要注意鉴别。临床特征中要注意复发(稳定退热后)与再燃(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度升高)。

传染病的诊断病原体的检出可以直接确定诊断;早期诊断:特异性抗体IgM。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

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甲类包括鼠疫、霍乱);切断传播途径(主导作用);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单元病毒感染,分值在10-14分左右,一共8个病,其中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绝对重点病,其他几个病也有较多的考点。下面梳理尽量把考点带全,不涉及的就不作要求。

病毒性肝炎是传染病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他疾病都相对简单。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掌握乙肝DNA病毒,Dane颗粒,余RNA病毒。流行病学甲、戊粪口余血液。在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已占首位。发病机制及病理作为一般了解,主要注意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以气球样变最常见,慢性肝炎:基本病变主要是炎性坏死和纤维化。

临床表现了解各型肝炎的潜伏期时间(甲乙丙丁戊:1 3 1.5 3 1.5月);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消化道症状及乏力最常见+黄疸期:肝细胞型黄疸表现;

慢性肝炎体征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

重型肝炎(黄疸,出血,肝性脑病,注意诊断)的临床特点是进行性加深的深度黄疸和深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胆酶分离、PTA<40%,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死因;

淤胆型肝炎:大便灰白,皮肤瘙痒,自觉症状轻。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注意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A≤40%为为重型肝炎诊断;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或进行性升高提示肝癌。重型肝炎肝细胞坏死后再生也升高。重点掌握病原学检查,特别是乙肝各抗原抗体代表的意义(笔记上有表格)。还要注意HCV:对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为病毒感染标志。

治疗休息是急性病肝的重要治疗措施,对慢肝而言抗病毒(关键)。预防无特殊,做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

流感的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抗原漂移量变、抗原转换质变),流行病学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发病机制表现为复制破坏、炎症反应。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为1~3日。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起病多急骤,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治疗上要注意儿童忌用阿司匹林药物,以免诱发致命的雷耶综合征。预防的隔离时间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属于正黏病毒科,属甲型流感病毒,其中H5和H7亚型为高致病型,又以H5N1致病性最强。流行病学要注意传染源(污染的羽毛—禽类(人不是),致病性—高低非,人群不易感),发病季节:冬、春(呼吸道)季节多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类流感、肺部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日,通常在7日以内)。诊断与鉴别诊断要注意区分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的区别。抗流感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预防无其他特殊。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乙类甲管),是由SARS冠状(RNA)病毒引起。流行病学注意,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染性,冬春季,青壮年为主。发病机制是弥漫性肺泡损伤。临床表现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要注意其临床表现(发热—首发主要症状,呼吸衰竭,无上呼吸道卡他(感冒)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基本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影。预防上在发病或流行时按甲类管理(乙级甲管),对密切接触者应实施医学观察14日。

艾滋病的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单链RNA病毒,流行病学注意无症状HIV感染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染源。发病机制和病理主要是HIV破坏细胞免疫(CD4+T淋巴细胞为主),最终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临床表现的三期要注意各期特点。HIV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种类和表现最容易考,呼吸系统的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治疗用复方磺胺甲噁唑)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及主要的死亡原因,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肿瘤,由人疱疹病毒8型感染所致。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重点病,由汉坦病毒(RNA)引起,典型的临床特征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流行病学注意传染源(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注意螨媒传播)。发病机制与病理主要是病毒侵袭小血管(出血),理解其免疫损伤和病理对症状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小血管损伤,以肾脏病变最明显)。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也是重点,三大主症(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和五期经过(可越期或不典型表现,注意发热期的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热退病重是低血压休克期特点)和各期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发热期—三痛三红;休克期:低血容量休克(热退病重);少尿期:24 小时尿量<400ml 为少尿;多尿期:电解质紊乱高峰再休克。

诊断主要依靠疫区、季节、鼠接触史+三大主症+五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早期诊断—IgM,确诊—RNA 。治疗关键是做到“三早一少”(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少搬动),把好“四关”(休克、出血、肾衰竭和继发感染)。预防要注意管理传染源(防鼠、灭鼠)。

狂犬病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一般来说狂犬病的患者不是传染源,其病理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潜伏期可10年以上。镜下内基小体,是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临床表现恐水为本病特殊表现,病程进展很快,多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的主要原因)或循环衰竭。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或尸检发现脑组织内基小体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像蚊子去叮猪)夏秋季多发;表现为脑实质炎症、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见。发病机制与病理:直接侵袭+免疫攻击。临床表现注意潜伏期(潜伏期为4—21日),典型的临床经过分四期(特点一定要注意(头痛是乙脑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呼吸衰竭最严重主要死因;惊厥或抽搐为乙脑严重的症状之一;意识障碍为常见症状;后遗症期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极期)。

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注意和流脑区别(乙毒-脑脊液清稀或微浑;流菌-化脓一样污浊)。治疗上注意“把三关”——处理好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脑水肿甘露醇,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首选地西泮)。预防中管理传染源最重要的是防蚊、灭蚊(预防乙脑的关键)。

第三单元细菌感染一共要求4个病,包括流脑、伤寒、菌痢、霍乱,都是重点病,一共分值在4-6分左右。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是重点病,一定要和学会和乙脑对比记忆,乙毒流菌,流脑是细菌性的,所以化脓性脑膜炎、血象高、脑脊液浑浊、细菌内毒素为致病因子(血管内皮损伤—瘀斑瘀点)、出现败血症、青霉属首选等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要注意病原体为脑膜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我国以A群为主,释放内毒素。流行病学要注意人群易感性(儿童发病率最高,6月到2岁的婴幼儿高发)和流行特征(以冬、春季高发-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机制与病理里面可能会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情况(外霍内伤流痢)。

临床表现(潜伏期1~10日,平均2~3日)普通型为主,要注意分期和各期的表现(前驱期为类感冒症状;败血症期最特征表现—瘀点瘀斑;脑膜炎期特征性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象高,脑脊液检查为明确诊断的重要办法。白细胞、蛋白质高,糖、氯化物低。治疗上青霉素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预防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日,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日。

伤寒(玫瑰留情肝脾大,血培肥大喹诺杀)致病的主要因素是内毒素(内伤),慢性带菌者细菌常常存在胆囊。流行病学中掌握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夏、秋季为多。发病机制(提示临床表现):伤寒杆菌由胃进入回肠淋巴结(坏死溃疡可形成肠穿孔、肠出血—极期最易出现)形成菌血症(表现为发热、皮疹、相对缓脉),侵入单核巨噬系统出现肝脾大,可在胆囊中繁殖继续传染。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形成“伤寒结节”,主要的病变部位:回肠下段(右下腹痛)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

临床表现中极期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肠出血最常见,肠穿孔最严重,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端。这里会考察第一单元出现的再燃和复发。实验室检查的伤寒杆菌的培养可确诊(血培养在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治疗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首选(氧氟沙星等)。预防中控制传染源要注意体温正常15日后,大便培养每周1次,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志贺菌属),我国以B(福氏菌群)群为主;A群(痢疾志贺菌)感染症状最重。流行病学注意以夏、秋季—粪口传播,多见。发病机制为肠道损害和肠黏膜损伤(乙状结肠和直肠)。临床表现的潜伏期(数小时~7日),表现为:发热+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左下腹)+里急后重+粪便大量脓(白)细胞。

中毒型菌痢:休克型(酸中毒),脑型(呼吸衰竭);慢性痢疾(迁延2月)。实验室检查粪便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确诊需依靠粪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治疗(喹诺酮-沙星类)要注意隔离至消化道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和感染者),属甲类传染病。第一个概念首先要想到脱水:机制:外毒素(霍乱肠毒素)-小肠黏膜分泌增强大量分泌水电解质小肠上段。流行病学特征注意水源污染易引起暴发,夏秋季节为高发季节。病理核心是脱水(吐泄)。

临床表现(潜伏期1~3日)起病急,病程分三期:泄吐期先泻后吐,米泔水。脱水期:脱水、循环衰竭,(洗衣工手);恢复期:脱水纠正后,多数症状逐渐消失。并发症:肾衰竭是霍乱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常见的死因。

霍乱的实验室检查:细菌学确诊,悬滴检查为动力试验阳性(初筛—不能确诊)。注意和急性菌痢(有里急后重,大量白/脓细胞)区别。治疗上补液第一。预防注意停用抗菌药物后大便培养每日一次,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关键是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和食品管理。

第四单元消毒与隔离一般考1分左右。注意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消毒的分类及方法中要掌握各种灭菌法的方法和适用情况。注意各种隔离(由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决定)。第二个易出题点在医院感染和非医院感染的诊断,医院感染(入院至发病的时间>潜伏期)。医院感染的防护原则注意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是全部预防,具体措施包括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传染病学的内容不难,很多都是纯记忆的东西,都是按照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预防过来讲的,其中共性在总论都有提及,个性的东西,在以上的各病中都以知识点的形式带出来,掌握这些东西基本就够了。可能比西医内科还要简单,尤其是在掌握发病机制及病理的这些情况,理解临床表现会水到渠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