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了,无论是古人先贤还是现代的名家们都是提倡要大量阅读。但是擅长阅读的人却并不是全部,有些阅读的书很多,但是还是感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但有有人读书破万卷却感觉脑子空空。有人下定决心阅读,却是坚持不了多久。有些人一读书就犯困,有些人却不知道应该选什么样的书等等,实际这里面有很多技巧的,努力的方向不对你会离目标越远。 阅读 听我用自己的经验慢慢道来: 第一点:怎么看?这是有方法的,第一部分书是必须要读的,比如你的学业书,一些基础科学书,这些是基础,要先通读再粗读,再精读。另一部分书实际就是娱乐的,比如一些网络小说和一些小说类的书,这些就是娱乐,一读而过即可。第三部分就是提升的,比如一些哲理类和传统经典书及经典小说,这些也应该同第一部分书一样先泛读,然后再一篇篇粗读,再精读,可能不会让你赚到金钱,但是对你的提升却是内在的,是长期投资,会让你在不经意解除你之前的疑惑和想不开不解的事情。 阅读 怎么选书?现代书这么多,尤其现在书籍同质化太严重,互相抄袭也厉害。一些传统经典不同的人解读甚至有相反的观点。 当然网络上也很多书评,这些可以作为参考,但是有时个人感情色彩太浓厚,有些就是软文推销,最多的就是每个人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不一样,别人认为好的书,不代表适合你,你阅读起来就会非常吃力。最简单的办法是去图书馆把同类的书籍都看一下,找到你一阅读就能入迷,沉浸其中的。也可以去书店,如果一本书能吸引你阅读到半小时以上,基本就可以断定这本书是适合你的“好书”。当然有人堕入”迷信“,说书也有磁场,这个有点把适合你的书给弄成有点神乎其神,但是道理是差不多的。 书籍 国家图书馆 畅销书怎么看,要不要看?实际很多畅销书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有相当一部分畅销书都是找很多名家推荐诸如此类,实际这就是一种推销和炒作手段,或者把自己包装什么千古一书一样。 我不能否定所有的畅销书,但是至少有四成书就是很一般很干巴,没有干货,有些书就是案例列举或者干脆称为自传比较妥切。 题跋这种方式式呢,古代有,但是在清代特别流行可以称为泛滥,一般在书正文前后的分别称为序和跋,前面的为序,后面的为跋。 明代及以前写书请人的题序或者跋,都是满满的干货,篇幅也就是点个两三页,如果超过三页,基本也是在表达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但是到了清代却是完全变味了,我看过一本古籍,书内容尚可,但是一本书却有六成内容是找得当时的达官贵人题序跋,看完之后我不禁抚卷长叹,清代的文风确实是堕落了。 阅读 书怎么样才能学到东西?有人有个误区,对于书特别吹毛求疵,这又是误区,很多书确实篇幅很长,但是我们抱着谦虚的态度还是能从任何一本书中学到一些东西的。只是你花得时间要有侧生。 所以我前面说要先泛读一遍,就是先翻看目录,去看看写作风格,如果可以再继续通读。有些书实际写来写去,那点精华就是目录上了。 图书馆 最好的学习方法:我还是建议记笔记 ,记笔记的方式有很我种,最为有效率,我只讲有效率,实际记笔记的方式并无好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方式的是思维导图,效率高,其次是列提纲,效率其次,再次就是抄书。 第一种:思维导图适合整理观点,做参考比如资料,写论文这类,或者集中思路这类。如果你对一个行业比较了解了,这种方式很容易获得到更多行业信息和动态,这是其中一个优点。阅读的多了,随着你积累的知识丰富,这种方式就是你比较高等的记笔记方式。基本一张图就能搞定一本书甚至几十本书。但是思维导图有一部分人变成“迷信”感觉是万能,这里面就是因为有些思维导图培训班或者培训师为了打广告夸大了,但是这方式确实不错。 思维导图 第二种:就是线性提纲列出来,然后后面写一些书中内容和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是传统的方式。 你不能说这种方式不好,就是观点不如思维导图一样一下子全部呈现在眼前。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有时看一本书,观点不在一个页上面,有时就要翻回去看,提纲笔记也会有这样的问题。这种方式最佳的方式是学会用概念图的方式来记录(思维导图实际是概念图的分支,概念图我们在生物课本和地理课本上经常看到的)。而且很多人用这种方法也找到很多记笔记的技巧,有兴趣可以找相关书籍学习一下。 笔记 第三种:抄录摘抄。这种方式并一无是处,只是太耗时间。是我在这儿提个相反的观点,实际这种方式对于专业书籍是一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专业书籍枯燥无味,很容易让人入睡,甚至看不到几页就不想看了,这时用抄录重点的方式就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