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族民俗】童年的快乐——“沙嘎”游戏

 白桦树2008 2019-08-15

在蒙古民族漫长的生活岁月里,产生了许多种体育和娱乐性游戏,而玩“沙嘎”就是其中的一种掷骨游戏。“沙嘎”游戏其实就是此地话说的“抓嘎儿”。

沙嘎(羊拐),又称夏盖,是绵羊、山羊、骆驼、牛、青羊、黄羊等动物的四方形小踝骨。蒙古族祖先很早就开始把羊的沙嘎保存起来,寓意就是纪念被杀戮的该动物。

后来就用沙嘎进行占卜算卦并做多种游戏来玩。现在苏尼特地区流传下来的沙嘎游戏玩法有120多种,人们常玩的沙嘎游戏有抓“沙嘎”、箭“沙嘎”、弹“沙嘎”、“赛马”、猜“沙嘎”等多种类型,而且所有的沙嘎游戏都有相应的游戏规则。

玩“沙嘎”,蒙古语又叫“杰林亥衣那”,意即“扔六十个子”的游戏,因以六十颗黄羊腿腕骨为子而得名。黄羊腕骨细小精巧,十分适合于这种游戏。如没有黄羊骨,也可以普通羊腕骨代替,但需打磨棱角,使之圆润光滑;沸水熬煮,使之存肉尽剔,且呈乳黄亮色。

玩法一般以四人以内为宜。因为此种游戏需取用蒙古包中矮柜之盖为盘,盘小人多,玩起来不方便,所以二人游戏者居多。如四人参加游戏,则两两人为对家,其余二人为另一组。游戏至多六个人参加,而此时则需两付“沙嘎”,分两个盘子进行游戏了。

二人游戏时,先取两子掷于盘上,若两子形状各异,则由另一人再掷,直至其中一人先掷出两子形状一致者方可开局。开局者满捧六十子撒于盘上,观察子与子互相有无重叠压倚者,有无撒出盘外六子及以上者。如有上述情况,则犯规,由另一人再撒,直至最低五十五个子均在盘中,且子与子间互不相侵,方可以指相弹,并根据子的四个面坐、站、躺、卧形态,使名称相同的两子相弹碰撞,不可出盘,也不可碰撞其它子,如此便算吃掉一子,从盘上取下,握在手中。其中玩法很多,有的规定握在手中的子满十个才能放在盘外,否则即犯规;有的规定欲碰撞哪个子时,就不能再中途变换碰撞别的子,也不准以手指指点点,只许静坐默察,然后动手弹子。就这样,直至两人将盘中子尽行弹完,以弹掉的子多者为胜。

有民谚说:“高高山上绵羊走,深深谷地山羊过,向阳滩上骏马跑,背风弯里黄牛卧。倒立起来叫不顺,正立抓个大骆驼。”宽凸面称绵羊,宽凹面称山羊或牛,窄凸面称马,窄凹面称骆驼。

也有一种玩法是在盘中只剩数子时,一方可添手中子相同枚数于盘上,直至将盘中子尽弹入囊中而告结束。

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巨大的变化,古老的游牧狩猎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只有在那达慕大会等场合中设置这项游戏,平常生活里人们很少开展沙嘎游戏,甚至有些地方开始遗弃了沙嘎游戏,此活动濒临危机。

撰文/大圣 责任编辑/小一 97 贝拉 责任美编/达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