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栀子甘草豉汤方证

 中医药方便 2019-08-15
栀子甘草鼓汤方栀子(擘)十四个,香豉(绵裹)四合,甘草(炙)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方解〗此于栀子豉汤加安中益气的甘草,故治栀子豉汤证而虚怯少气者。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解读〗见栀子豉汤条。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阳明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而虚怯少气者。与栀子豉汤皆用于胃、胸里热,而本方证较虚怯少气。

32.栀子生姜豉汤方证

栀子生姜豉汤方栀子(擘)十四个,香豉(绵裹)四合,生姜五两。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

〖方解〗于栀子豉汤加治呕逆的生姜,故治栀子豉汤证而呕逆者。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鼓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解读〗见栀子豉汤方证。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阳明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而呕者。栀子豉汤以里热为主,胃气失降则呕,因加生姜降逆止呕。故本方证常见于胃、食管病变。

33.枳实栀子豉汤方证

枳实栀子豉汤方枳实(炙)三枚,栀子(擘)十四个,香鼓(绵裹)一升。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服之愈〖方解〗此于栀子豉汤加消胀的枳实,故治栀子豉汤证而心下胀满者。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服之愈

〖解读〗大病差后即指伤寒病愈以后。劳复谓不善摄生,因使病复。但本条所指是由于饮食无节所致外无寒热,而只心中懊憹、心下胀满者,当可以本方主之。若有宿食、大便不通者,更宜加大黄服之即愈。

〖按〗“若有宿食”以下一段,原是方后语,本条为文过于简略,有此一段,乃可理解为食复所致病,故并为一条解之。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阳明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而心下胀满者。主要见于胃肠疾病有热的胀满。

34.栀子大黄汤方证

栀子大黄汤方栀子(擘)十四个,大黄(如博碁子大)五六枚,枳实(炙)五枚,香豉(绵裹)一升。上四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服之愈

〖方解〗此于栀子豉汤加枳实、大黄,当治栀子豉汤方证而腹胀满、大便难者。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服之愈。

〖解读〗见枳实栀子豉汤条。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5条: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解读〗酒黄疸,也是黄疸病的一种,凡病黄疸,若心中懊憹或灼热痛者,为里有宿食,宜栀子大黄汤主之。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阳明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又见腹胀满,大便难者。胃肠炎、肝胆病出现阳明里实证而见烦闷、大便难时,可考虑用本方。

诊余胡老讲述治验:陈慎吾母亲,90岁。外感发热,发汗后热更甚,他医视其年迈气虚以小建中汤甘温除热,热益盛,诊其脉弦细数,苔白而干,与小柴胡加石膏汤1剂,热退。第3天因过食厚味而复高热,心烦,口渴,腹胀,大便干,苔白而干,脉细数。此证为阳明余热与新邪相加,属栀子大黄汤的适应证:淡豆豉18克,大黄6克,枳实10克,栀子10克。结果:上药服1剂而愈,嘱慎饮食,未再复发。

35.栀子厚朴汤方证

栀子厚朴汤方栀子(擘)十四个,厚朴(炙,去皮)四两,枳实(水浸,炙令黄)四枚。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方解〗栀子解烦热,厚朴、枳实消胀满,三药协力,治里热烦而腹胀满者。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解读〗太阳伤寒证,本宜汗而不宜下,今以误下伤津,且使邪热内陷,因致心烦热、腹胀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阳明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心烦热和腹胀满者。此腹满亦属虚满,即未至阳明腑实证的胀满,但与太阴病的腹满有寒热之别。由于心烦热和腹胀满,故使其人卧起不安。此证亦多有,宜注意。如姬元璋医案:田某,男,43岁,工人,1980年4月5日初诊。前天发热,西医给退热药,汗后热退,但觉胃中不舒,自服硫酸镁泻下数次,今早更不舒,心内烦躁不安,胸下满闷虚胀,舌质红,苔白,脉濡。乃下后的热扰胸腹证:栀子12克,姜厚朴9克,枳实9克。水煎2次分服。2剂即愈。

36.栀子柏皮汤方证

栀子柏皮汤方肥栀子(擘)十五个,甘草(炙)一两,黄柏三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方解〗栀子、黄柏解热止烦,并有祛黄功能。甘草缓急迫,故治黄疸证烦热而急迫者。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解读〗黄疸初起形似太阳伤寒,发热而身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阳明病证。

【临题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黄疸病,发热心烦者。黄疸病,发烦热而不可下者,宜本方。如徐菏芳医案:范某,男,4岁,1984年8月24日初诊。发热3天,呕吐纳呆,尿黄便溏,一身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脉弦数,肝大右肋下3厘米,质软,轻压痛,肝功能检查异常。予以栀子柏皮汤加味,方用栀子、黄柏、泽泻、猪苓、茵陈、六一散、谷芽等,服5天黄症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1天后复查肝功能正常,肝大在右肋下0.5厘米,无压痛。

37.栀子干姜汤方证

栀子干姜汤方栀子(擘)十四个,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

〖方解〗栀子豉汤不用豆豉,而伍以温中的干姜,故治栀子豉汤证烦热较轻而有呕逆或下利者。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80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解读〗太阳伤寒,医误以丸药大下之,徒伤中气,而身热不去,呈上热下寒而现微烦者,则宜栀子干姜汤主之。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阴阳明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微烦而呕逆或下利者。本方证多见于误治或慢性胃、肠疾病。如姬元璋医案:魏某,女,11岁,1993年10月6日初诊。其母代诉,3天前发热,某医认为有积,给肥儿片泻下3次,今日更不安,现发热37.9℃,心烦不安,并有肠鸣腹泻,舌质红,苔白,脉浮,此乃误下后的上热中寒,宜清上温中:炒栀子6克,干姜6克,炒白扁豆6克,炒山药6克。水煎2次,分服。10月7日二诊:已不腹泻,虚热已退,体温36.7℃,依方再服1剂而愈。

解读张仲景医学

经方六经类方证

第2版

主编:冯世纶,张长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