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名僧写下一首诗,众人都夸好,王安石女儿却道:不正经

 Zhanjh1936 2019-08-15

历代有许多高僧,都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例如唐代的寒山,他的诗歌曾传入朝鲜、日本,甚至被译成英文、法文,估计李白都没他这么受欢迎。

还有诗僧皎然,是茶文化的开创者,也是茶诗的首创者。

然而不是所有的诗僧,都像他们一样受世人敬重。

宋朝就有这么一位诗人,同样惊才艳艳,却饱受非议。

这个诗人名为慧洪觉范,是北宋盛极一时的僧史家、诗论家、佛学家。

他十四岁父母双亡,无奈之下只能落发为僧,也许不是自小出家,亦不是出于真心,所以他的僧途十分坎坷。

根据历史记载,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一次流放,两次被削去僧籍,这在历史上算是非常罕见的。

他第一次入狱,是被狂僧诬告伪造度牒,还因此被削去了僧籍。

在同门居士,宰相张商英的帮助下,才恢复僧人身份。

之后张商英被罢相,慧洪觉范被连累,不仅被捕入狱,削去僧籍,还被判流放崖州(海南)。

后来终于得蒙恩赦,返回江西筠州,可没多久又被人诬陷下狱。

这次的罪名也差不多,还是因为张商英的缘故,虽然不过百日就被释放,但是这样的牢狱之灾,让他身心俱疲。

出狱后的他避居湖南湘潭,结明白庵以居,精研禅道,专注写书,这才得以安享晚年。

纵观慧洪觉范的一生,当真是坎坷,而这样的坎坷,几乎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虽然历代名僧都不是完全避世,都会与世俗之人来往,诗词唱和,但是一般僧人还是有分寸的,尽量不参与党争。

而慧洪觉范显然没有这个意识,他和张商英之流往来,做了朋党斗争的牺牲品,也不算无辜,归根究底是他自恃才华,不甘寂寞。

其实他的这种浪子性格,在他的诗中就有所体现。

他曾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名为《上元宿百丈》,全诗如下:

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篝灯映薄妙。

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在梅花。

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春心未到家。

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东华。

传说王安石的女儿读到这首诗的颈联时,就曾道:“此浪子和尚耳。”

王安石是北宋的诗文大咖,他的女儿也是饱读诗书,而慧洪的诗歌能够流入闺中,可见影响力之广。

从诗歌的意蕴来看,王安石的女儿倒也不算冤枉慧洪。

诗歌首联便刻画了一个僧人独卧禅房,无所事事的孤独形象。

“上元”便是古代的元宵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元宵节那天何等热闹,可想而知。

慧洪14岁才出家,在那之前他一定是体验过元宵节的游人如织,灯火灿烂。

可是如今作为出家人,当然是不可能跑到大街上,与凡尘之人共度佳节,所以诗人的心中才会盈满了孤独。

接着的颔联是由眼前的哀景,联想到昔日的美景。

“猿”在诗词中,一向便是哀愁的象征,就像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悲伤到了极致。

而“梦回”一词,则是突出了他对现今的不满,以及对过去的留恋。

他梦到了什么呢?一轮清月,映照着朵朵梅花,多么唯美的景象,和眼前大的孤灯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接下来的颈联是最为人所诟病之处,为何这么说呢?

柳永曾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他这里又为何而瘦呢?

也许他只是留恋过去,但是“春心”一词可不是随便乱用的,容易引人遐想。

据说后来他在多方压力下,将这句改成“一掬归心未到家”,就成了思乡名句,这便是诗词的魅力,改一字,而意境全变。

不过我一直觉得这首诗最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应该是最后一联,这是他在回忆少年的行乐。

看到这一句,我不禁想起韦庄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总觉得尾联和韦庄的这首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韦庄这首词是在回忆江南那段“醉入花丛宿”的日子,而慧洪的尾联意境也差不多。

这首诗通篇来看,写得很是孤独伤情,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代名僧之手,王安石女儿所说的“浪子和尚”确实是非常中肯。

即使他最后将“春心”改为“归心”,也改变不了他红尘难断的本质。

也许正是因为他六根不净,所以才会惹下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吧。

不知你认为这首诗“春心”好,还是“归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