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彰显个性,禅诗表达情感,诗僧似桥梁搭接各方

 123xyz123 2019-12-26

诗僧又叫文僧,指在寺院工作生活但在文学诗词方面突出的僧人,他们利用所作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性格,禅诗颂诗表达情感,传扬宗教精神,诗僧就如同古时的桥梁搭接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为社会阶层增添一抹色彩,为文学诗词创出新意,为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诗词彰显个性,禅诗表达情感,诗僧似桥梁搭接各方

一 始于东晋,兴在唐,形在唐,诗僧一词定在唐

诗僧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晋,那时是古时第一次出现诗僧这一概念的形容,后到大唐时期诗僧才真真实实的兴起,有了具体的概念和特质,随着发展深入到大唐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唐时期的一社会阶层。

诗词彰显个性,禅诗表达情感,诗僧似桥梁搭接各方

1、东晋

根据“姜斋诗话”所写的历史根据上说,僧人作诗,始于东晋。东晋佛学家康僧是历史上诗僧第一人,他所作的“代答张君祖诗”和“又答张君祖诗”是诗僧作品发轫之作,而后又出现名僧道林和慧远二人的作品,他们与东晋时文人墨客的诗作相互应和,不相上下。至此诗僧这一行列被前三人撕开了口,东晋时期有陆续的僧人加入诗僧,除东晋本地的僧人为,来东方传播教义学习文化的外来僧人也纷纷作诗作词,并且留有作品,例如;佛图澄、鸠摩罗什、帛道猷、竺僧度等等外诗僧,据统计东晋时期东西方诗僧释人就有十五家,所留下的作品共有三十七篇。

2、唐时期

诗僧始于东晋不假,但其没有大量僧人的加入及作品数量不多,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群体,但一直在暗中蛰伏直到大唐,诗僧之一社会群体出现并陆续壮大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社会阶层。唐时文献中第一次记载诗僧是名为皎然僧人所作的“诗酬别襄阳诗僧少微”的题目上,而后皎然在自己所作的诗中也提起自己是一名诗僧,诗僧算在中晚唐时期在初步形成,那时因社会大背景下,不少有点文化的僧侣都可以写诗作词,而唐时期的文人因忧愁苦闷的心绪常常流连忘返在江湖寺庙中,他们在其写诗寄情与周围的僧侣一起探讨文学,也算是诗僧中的一员,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在诗中提到,自己前世可能是一名诗僧,由此可见诗僧这一新兴的社会阶层已被世民所接受追捧,而且唐时写诗僧人众多也是诗僧形成发展的契机之一,中唐时期诗僧阶层已有不小规模的人数加入其中。

3、诗僧

宋明清时的文人评价唐时诗僧;要说唐时能与之言诗的就只有僧人,这也算诗僧在唐朝最为发达的时期的真实写照,诗圣杜甫从偶遇一诗僧与其对诗讨论,获得佳句一二,并相约常去湖边见面,可见诗僧的影响之大。但对于诗僧这一阶层的定义大家却各抒己见,并没有一致的说法;有的说是以写诗为专业的僧人或披着袈裟的诗人;有的说是写诗的僧人或有诗作传世的僧人;还有的说是写诗有诗作的出家及居家僧士等等。

二 以诗词作为载体,参与社会生活,诗僧政治经济地位介于士和民之间

诗僧在唐时总结来说就是会写诗有作品流传的僧人,他们不同于其他僧人六根清净,断绝一切,潜心修佛,利用所作的诗词为载体,广泛参与社会百姓的生活,甚至于去攀附权贵来谋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生活条件。普通老百姓对于僧人兼文人的诗僧是尊敬敬仰的,自然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要在民之上,除个别外也仅此而已。

诗词彰显个性,禅诗表达情感,诗僧似桥梁搭接各方

1、诗歌著作

相较于东晋时期,南北朝的诗僧数量都多了许多,但诗词流传也是因为文化经济的背景相当匮乏,到了唐时期情况就大所不同了,不仅诗僧人数众多,这一阶层所能流传的诗词著作也不在少数。唐时期名诗僧有;广宣、无可、道标、灵澈、皎然、丰干、拾得、寒山、如齐己 、贯休、灵一 、护国、清江、法振等等,并且形成了以贯休,灵澈,皎然为核心的诗僧诗词群体风格。

具数据统计他们每人所流传的诗词都超过了二十五篇,唐时诗僧所流传下来的诗词到达了快三千篇,除全唐诗有收录唐时一百多位诗僧流传的诗歌外,还有唐四僧诗收录了灵澈,灵一,常达,清赛四人的诗歌;唐僧弘秀集则收录了五十二家释人诗僧,多达五百多篇,从唐诗僧第一人皎然到最后一人智行,算是古代第一部诗僧诗作集,再有唐三高僧诗集、唐五僧诗集、唐僧诗等合集收录,自然也会有以皎然,灵澈,贯休等较为出名的单人诗僧诗集录。这些收录集有唐时文人编撰的也有后朝文人收集整理的,但其全部是唐时诗僧所流传的著作诗词,不但当时对唐诗人有影响对后续唐代文学的发展也有捍卫。

2、政治地位

诗僧诗词著作的流传除彰显文学功底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知名度,提高社会地位。唐朝总管僧人的是鸿胪寺和礼部下的祠部,唐初诗僧与其他僧人一般统一受鸿胪寺和祠部及地州曹部僧务管理,到了天宝年间,因一些诗僧极受封建帝皇和官僚的喜爱,为此特设了功德使的新官制,而这一新官职的任命都是那些受人追捧的诗僧,他们不仅能管理一切寺院事物,对于诗歌创作的发展更有了时间和财力,那时诗僧的政治地位是普遍比僧人和百姓高的。

到了武则天时期,诗僧赐紫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众所周知紫袍的赏赐在整个大唐时期都是极为少数的。唐玄宗时期,最受宠的皇子宁王在身患重病被懂医术的诗僧治好后,也只是赏赐了绯袍;武则天在其当政时期对于在内道场的诗僧允许穿紫袍,并且还封紫罗衣,就是紫上加紫,那时一小部分诗僧的政治地位可以和三品以上的官员士阶层相比了,可见武则天对于的诗僧的喜爱程度。除礼教外,诗僧在触犯律法法规时可以只受寺庙教规的惩戒,不要受律法的惩戒,但此也给一些谋私欲的诗僧一个钻空子的特权。

唐时诗僧的政治地位是普遍高于百姓的,但也有特例,因为诗僧这一阶层无论是对于道德品格还是人性品性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有一些诗僧也就仅仅是喜好文学,善做诗歌,在其他方面并没高人一等,甚至于因寺庙的偏远旧破而饱受疾苦。

3、经济地位

唐代诗僧的经济地位可以分朝廷供养、寺庙经济、自力更生三个方面来说。首先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对于僧侣都是免除赋傜赋税等杂税,更何况诗僧,他们不仅可以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而且在朝廷事宜,宴会食飨,重臣去世,册封大典等等重要节日里,朝廷还会大肆行斋。诗僧在这其中一方面可以享受作为僧人的优待福利,另一方面可以在发挥才学创作诗歌等作为参与者参与其中,并领取封赏,像一些受喜爱的诗僧自己受供奉不说,周边的父母双亲也可以受朝廷供养,到了一定年纪还可以被请入皇宫内道场里养老,供养,死后朝廷还会供奉法衣。

其次寺庙经济是唐朝经济繁荣的一个表现,寺庙经济对于诗僧的经济地位也是影响颇大,诗僧一般分为住在山林寺庙和城内寺庙两种。住在山林寺庙的诗僧以寒山等诗僧为代表,他们大多数是禅宗一脉,没有出家前也过得清苦,出家后靠寺庙周边的田地也能自给自足;而住在城内的诗僧情况就大有不同,不仅朝廷封赏多,以寺院为面展开的贸易也非常丰足,寺庙经济中的贵族也不乏会写诗的诗僧,他们前期就是因为比普通僧人多一些才学而当上管理者,后期也因此而谋私利。最后诗僧能自力更生是唐朝诗僧阶级壮大的原因之一,一些清贫寺庙里的诗僧或就是诗歌拿得出人而谋得生存之本,在相对要富足的寺庙,诗僧推销自己的途径就更多了,据记载唐时名诗僧法钦在被皇帝常识后,面对丰厚的赏赐,居然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据说法钦在当时的经济地位是非常可观的,而其又是淡泊名利之人。

三 诗僧在中晚唐时期有文人化,追名逐利甚至破戒的世俗表现

诗僧在唐时期发展过程中从政治经济地位来看是属于上层阶级,即便在山林或偏远寺庙的诗僧也会有途径自力更生,比唐时百姓要自由随性的多,也正是因为自由随性不受约束诗僧阶级慢慢脱离了僧这一层面的界定而向世俗生活化偏移。

诗词彰显个性,禅诗表达情感,诗僧似桥梁搭接各方

1、世俗中的文人

诗僧这个词本就是诗人和僧人的和题词,换种说法就是诗僧兼任文人和僧人两重身份,前期诗僧的特别是在僧人身上有文人的才气,而后期的诗僧将着重点放在了文人这个身份上,唐朝皇宫内的内道场是唐时期最大的诗僧集团,皇宫内道场里的诗僧就是一群披着袈裟是文人,或许他们起初只是以诗歌寄情。

在加入内道场后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是应制诗人的一员,他们开始更加详细系统的学习运用传统儒学和诸子百家文化,为得是在内道场里更加文人,在祭祀等重要事项时进献歌颂祖德的应制诗,在宴会上与以皇帝为主的皇宫贵族唱和,武则天时期,武则天坚信让清秀干净有才学的诗僧参与祭祀大典更有诚意,便将内道场的诗僧细化为官职让他们全权策划参与祭祀活动。除此唐时期御用文人这一官职的出现也是为诗僧特设的,御用文人便是皇帝专属文人,他们因皇帝的需求和心情而创作,跟随皇帝的兴趣来写诗,也因此诗僧最引以为傲的才学也付之东流,因丢失了僧人的心性变得目的性强,对于诗歌的题材和情感的表达变得单一没有新意,成为众多文人中的一人,从而流传著作也变得越来越少。

2、追名逐利

加入内道场的诗僧或许就是追逐名利的一些人,他们将自己的才学作为筹码利用僧人这一身份来追求世俗生活的名与利,例如内道场里的当官诗僧就是诗僧追名逐利的结果,诗僧阶层中的诗僧参差不齐,他们或许前期因科举不中,仕途不顺。在诗僧这一阶级出现后便另图蹊径以诗僧的身份追求官利上的效果,著名的寒山诗僧从他的生平来看便是如此,对于那些本一心求佛的僧人在诗僧出现后发现了不苦的道路可以得到身心的满足,便开始以诗词为金银来获取高管大臣的欢心,从而获得更舒心的生活条件,诗僧的追名逐利从诗僧这一阶层的发展来看是不好的趋势,但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诗僧靠追名逐利的决心在朝廷上一展宏图,他们有些成为了重臣,一些变成了贵胄,也为大唐社稷尽了一份心力。

3、破戒

唐时期诗僧破戒是不雅风气,不管对于寺庙的清净还是唐时期社会风气都有着不好的影响,诗僧破戒从其所作的诗歌中一览无余;一是诗僧所作的诗歌开始描写唐时宴会,歌舞,食飨的场景,并且表达出一种倡导和愉悦之情,这样的诗体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从诗僧手下而出就是对于自己僧人这一身份的大不敬,唐前期诗僧因寺庙生活的苦楚而思绪不断,对于描写边塞,风景,思乡等题材的诗词是深入人心,惟妙惟肖,可当诗僧开始与唐时期文人墨客一起参加诗会,宴会,舞会等宴会时起,诗僧所创作的题材便变成歌舞笙平的场面;二是诗僧对于唐时期女子在诗作中描述更是破了僧人“不近女色”的戒律。

四 诗僧阶级发展世俗化似一座桥梁,过程纵使有碍眼的风景,但搭接了大唐社会各个方面

诗僧阶级的兴起是古时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其发展趋势越来越歪,纵观这个过程诗僧如同一座架在大唐社会的桥梁,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搭接了别样的发展交流道路。

诗词彰显个性,禅诗表达情感,诗僧似桥梁搭接各方

1、文化

诗僧的创作方式题材及情感的表达是唐诗中最闪耀的冰山一角,为唐诗的延续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即使最为追名逐利的载体应制诗,也是唐时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诗僧在发展过程中重新系统的学习传统儒学和诸子百家的文化是对唐时期文化的整合和交融,诗僧所表现的文学形式不为是一种宗教精神的文化性的具体传播途径,以寒山,灵澈等名诗僧的著作来看,对于佛学的传播较少,更多的是对朝廷,社会,国民的思考。

2、政治

诗僧受封建王朝的青睐,也是为唐朝统治备选人才的桥梁,抛开不和谐的因素,诗僧从政也为大唐社稷出了一份力量,更是填补了前期科举制度下的一些选才弊端,让那些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才学者另辟蹊径再次走上仕途之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唐朝内道场的兴盛无疑是唐时期诗僧从官的储备场,对于唐朝时期政治体制的完善也起警戒作用。

3、经济

诗僧的兴起更是寺庙经济繁荣鼎盛的助力之一,诗僧用诗歌为媒介传播宣扬自己的才学或个性甚至于情感,让如同伯乐的皇宫贵族赏识并且付出一定的财力,也是解决诗僧清苦生活状况的方式之一,不用全靠朝廷供养和扶持,也算体恤朝廷的表现之一,诗僧用自己的方法促进诗僧阶级的发展兴盛,从而为大唐盛世的经济繁荣搭接桥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