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医生汇全科论坛 原作者:张策 欢迎关注转发! 摘要 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由于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恢复快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腹腔镜疝修补术式中,尤其以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技术路线最为合理,效果最佳,最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是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TEP的本质是利用腹腔镜器械、通过后入路、在直视下操作进行的一种腹膜前修补手术。其特点是不进入腹腔,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进行操作。正因如此,术者对相关部位的外科解剖一定要非常了解。 TEP的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戳孔;2、进入腹膜外间隙;3、中线侧游离;4、外侧游离;5、解剖疝囊 解读展示 戳孔 (图文无关) 1. 环脐观察孔 首先,我们要了解脐的相关概念。脐是指脐带脱落后形成的凹陷性瘢痕,包括脐动脉,脐静脉,卵黄管,尿囊管。脐环指的是腱膜围绕脐索的融合疤痕。 接下来就要切开切口了。紧贴肚脐做横切口或纵切口,切开皮肤及浅筋膜。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利用脐耻线,戳孔间距宽,也保持了美观。 白线操作孔 环脐观察孔完成后,就该处理白线操作孔了。 一般情况下,两个白线操作孔位于脐耻线三分点 为什么一定要经过白线呢?其优势如下: 腹膜外间隙 要想顺利进入腹膜外间隙,首先要了解腹前壁的层次:皮肤,浅筋膜,前鞘→(腹直肌)→后鞘,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 具体如何操作呢? 切开皮肤、浅筋膜 2 切开白线 3 腹直肌后鞘&腹横筋膜 ![]() 4 推开层间脂肪 ![]() 5 进入腹膜外间隙 ![]() ![]() 注意:层间脂肪位于正中线,腹横筋膜浅-深层之间,是手术中方向的标志 ![]() 做完了戳孔,进入腹膜外间隙以后,就该进行中线侧游离了 耻骨膀胱间隙 ![]() ![]() 2 耻骨后的血管 ![]() ![]() 3 凹间韧带—间隙分隔韧带 ![]() ![]() ![]() ![]() 中线侧游离后,接着该看一下外侧游离了 髂窝间隙 ![]() 2 疼痛三角 ![]() 3 髂耻束 ![]() ![]() ![]() ![]() 我们了解了外侧的解剖,那么在解剖疝囊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危险三角 ![]() ![]() ![]() 2 精索去腹膜化 ![]() 最后放置补片,大功告成~ 小结 1、 外科间隙在手术中至关重要,要明确找到间隙的位置,保持筋膜的完整性。 2、 筋膜覆盖的标志,在术中准确的找到标志,可以更好的完成手术,减少甚至避免操作错误的发生。 MEDINK 关注MEDINK,进入“师兄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