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藏意”理论指导下的健忘治验一则

 剡溪茗书馆 2019-08-16
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遗忘”伴随的烦恼困扰着各个领域及年龄阶层的人,“健忘”似乎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健忘症,又称暂时性记忆障碍,是指个体由于生理性、病理性、或情境性的原因暂时处于一种不能记住和或回忆信息及技能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思考/检索能力暂时出现了障碍,表现出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症状。一般而言,健忘症的遗忘症状随着病因的解除和时间的发展有自然缓解的倾向,与不可逆痴呆引起的永久性记忆障碍有所区别。

遗忘必然与记忆伴随。根据神经生理和生化研究,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分、秒之内)、短时记忆(几天)和长时记忆(月、年),而不同种类记忆的遗忘表现出一定的时间规律和选择性:新近识记的材料遗忘最快,逐渐发展到远事遗忘,曾经引起高度注意的事则较难被遗忘。一般而言,健忘症的遗忘以短期记忆的遗忘为主。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记忆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功能协调运行,经由后天产生的。短时记忆属于“意”的范畴,由脾所主;长时记忆属于“志”的范畴,由肾所主。《灵枢·本神》中即有“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以及“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的记载。
“脾藏意”的说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指明意藏于脾。《难经·三十四难》亦曰:“脾藏意与智”,佐证了脾与意的关系。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胃肠道的肽类分泌细胞和脑内的肽类神经元在共同起源于神经外胚层,脑既是内分泌系统的主宰者, 又是激素的作用目标之一。随着“脑肠肽”这一物质的发现,大脑和消化道之间在起源和功能上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为人们所认知,为在现代科学背景下解释“脾藏意”的内在生理机制提供了佐证和线索。
中医认为,记忆的形成虽然与与先天禀赋相关,但后天的充养更加重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意”的活动正常与否。若脾的运化正常,则营气营阴得以正常化生,同时脾气散精,推动气血运行,上营于脑,充养元神,使“意”得以正常藏摄而强记;反之若脾气不足,运化失常,则营无以化,神无所养,“意”无所藏而善忘。故而健忘常从脾论治。《济生方》中明确指出健忘的原因及治法:“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清,神宫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宁静,思则得之矣”,认为脾与人的记忆有着密切的关联,治疗健忘当以调理心脾为切入点。
笔者临床曾见袁师从“脾藏意”的指导思想出发治疗一记忆力减退患者,感受颇多,现将此病案分享如下:
患者王某,女,24岁,2018.6.26日初诊,自2月前起因考试将临,极度焦虑,不久开始出现健忘症状,备考学习效率低下,情绪不佳,时时烦躁不已。后症状逐渐加重,常常思前想后,忧虑尤多。近1周来健忘更甚,自觉疲劳乏力,神思不属,乃至转瞬即忘,自言“下一秒想不起上一秒想干什么”,无奈前来求诊。刻诊:多思善忘,神疲乏力,纳谷不馨,寐差难眠,大便溏,日1-2行,小便调,平素月经量多色淡。舌质淡、边齿痕,苔薄白,脉弦。
“形为神之宅”,人体精神活动的正常进行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灵枢·本神》中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又云 “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闷乱”。患者近2月来因于忧愁焦虑渐至恍惚善忘、神思不守,兼神疲乏力、纳差便溏、经水量多色淡,又结合舌脉,当责之心脾两虚。处方归脾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0g、生白术30g、当归15g、茯神30g、远志15g、炒枣仁30g、木香6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同时袁师还仔细询问了患者近期的学习生活及考试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嘱其安心读书,无萦于外物,自我减压,空闲时凝神静养,放下手机,按时休息。
二诊患者来诉情绪转佳,纳寐可,并惊奇于月经量色较前有所改善,但仍有健忘、便溏等症。原方易茯神为茯苓,余不变,继服。
患者未再复诊,电话随访知其上方继服2周后诸症缓解,改服成药归脾汤以巩固疗效。后考试顺利通过,未久痊愈如常。

袁师认为,中焦运化水谷,化生营卫气血,以营养“意”来维持正常的心理认知、情绪情感及意志行为等, 即“脾藏营, 营舍意”的内涵。只有经过后天的正常调摄, “思”与“意”才能得到充分表达,使人思路宽广而敏捷,记忆力强,注意力集中。归脾汤中人参、黄芪、白术、炙草益气健脾,使气血化生有源;当归、枣仁、龙眼肉养血安神;茯神、远志宁心定志;木香行气化浊,使补而不滞。诸药配合,有补益气血、健脾宁心之效,使脾主运化、生血统血的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而脾藏意、主思的情志功能也正常展开。
此外,心理疏导在本案的治疗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袁师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的心理引导使患者能明辨事理而心神安定、意志坚强而脾土健旺。正如何梦瑶《医编》所指出的:“医虽有安心养血之功,然不若自为存养之为得耳”。唐宗海在《血证论》中也强调对于健忘的治疗,除了施以药石以外,“亦当处以幽闭之地,使绝其思虑,则日渐以安也”。静养敛神截断了“思伤脾”的病理环节,使脾得健运,精微物质能上营于脑,充养神明之腑,从而使记忆增强。这也是本病患者规律饮食生活习惯、解除焦虑状态及静心养神之后疾病很快向愈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